
有一天,我的兒子亞力洗澡的時候,突然放聲大哭起來。我一驚:這是怎么了?亞力一邊哭一邊說:“我今天在學校過得糟透了!”我趕緊讓自己保持鎮定,問他:在學校發生什么了?”亞力一邊哭一邊說:“今天課上我想跟湯米一起做一個項目,可是他不讓我一起做,還罵我是‘沒腦子的小丑’。他用的這個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作為父母,當孩子在學校里遇到人際交往方面的挑戰的時候,尤其是被同學嘲笑或戲弄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我們要保持冷靜,溫和地問孩子發生的問題。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不要一上來就評判孩子的對錯,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去指責其他孩子。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由孩子決定他們能接受的做法。
第二,利用同理心,不妨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告訴他們原來父母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能體會他們的感受,提出的建議也不是空談。
第三,和學校老師積極溝通,采取不指責的態度,不貼標簽,就事論事,跟老師陳述事實,并尋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邀請老師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指導。

第四,平時對孩子的社交溝通能力進行引導,教孩子有理有利有節地捍衛自己。對待別人的嘲笑和挑釁,可以選擇一笑了之,知道對方的行為是愚蠢的,可以說:你愛說什么說什么吧。
甚至用幽默的口吻把這個人噎回去,比如說:“怎么著,你才知道?”或者可以選擇忽略或者回避對方,找友好的同學一起玩。當然,孩子也可以選擇直接面對沖突,回擊對方。
如果選擇面對和反擊,就要提前給孩子一些訓練和準備,不然善良單純的孩子一下子做不到這一點。教孩子用嚴肅的目光直視對方,要表現出自己的自信和氣憤的態度,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看到鏡子里自己的表情,反復練習。
還要學習一些反擊的話語,比如說:“你這樣刻薄地對待同學是不對的。”“你不能這樣對我講話。”“你這樣講話拉低了整個學校的文明標準。”
家長要告訴孩子,遇到嚴重的霸凌情況,一定要告訴老師,但是自己捍衛自己,保護自己,為自己發聲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如果你一味地忍讓退縮,對方有可能會不斷地來挑釁,所以一次就要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讓他再也不敢來欺負你。
最后,無論男孩女孩,都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不要遇事就過激反應。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小學習一定的自嘲能力,不要事事在意和計較他人的態度,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接受我們作為人的不完美。聽到別人的負面反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孩子千萬不要因此丟失自尊和自信,甚至去自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