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77年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恢復以來,高考伴隨著民族的記憶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11月25日,在恢復高考四十周年之際,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重慶課堂內外雜志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紀念恢復高考四十周年暨語文(北京卷)命題與評閱16周年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江蘇、山東、上海、重慶、內蒙古等地的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語文教育專家及北京市各區縣重點中學的語文特技教師齊聚北京,回顧與總結高考恢復以來走過的歷程,并就“高考四十年語文試題研究”、“高考語文(北京卷)命題與評閱研究”、“國民語文能力測試標準與分級測試體系研究”等話題展開學術討論。
改革是高考不變的主題
高考恢復四十年,是中國教育取得顯著成就的四十年,也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的四十年,高考的恢復點燃了無數人的希望,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四十年來,在推動國家、社會和民族不斷發展的同時,高考本身也從未停止改革實踐的步伐。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教務部部長傅綏燕在致辭中指出,高考正深刻地影響著、改變著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高考改革也成為當今教育領域一項重要的任務!霸谒氖苣曛H召開這次論壇,既是對高考恢復以來走過這段路程的回顧和總結,更是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課程改革等一系列社會關注話題的研究與探索!
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招生辦主任李祎表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和實踐從未停止過!盁o論是技術方面的改進,還是制度方面的革新,高考正展現出新的面貌和未來,留給后人的既有充滿智慧的經驗,也有充滿坎坷和無比寶貴的借鑒,高考改革我們仍然在路上!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認為高考改革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高考內部的改革,高考的內容、選拔的機制、閱卷的方法等;一是高考外部的改革,呼吁擴寬培養人才渠道,完善外部改革的“立交橋”設計。
改革是高考不變的主題。恢復高考的四十年,也是不斷改革創新、不斷調整完善的四十年,正如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張勇華在致辭中強調的那樣,改革一直伴隨著高考的發展,從計劃編制到招生方式,從考試內容到考試形式,從命題模式到評卷方式,從評價體系到評價方式,從監督管理到違紀違規的處理……他指出,無論是在改革中求變化,還是在創新中求發展,都是為了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都是為了加快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命題是高考的關鍵環節
高考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報名、命題、制卷到主考、評卷、錄取,都環環相扣。命題作為其中一環,對整個高考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高考命題看上去是少數專家學者從事的一項有高難度專業要求的工作,實際上它是中學教育的指揮棒,它的理念引導了整個中學教育。”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陳曉明這樣說道。
高考語文的命題也是同樣!盁o論是試題結構、題型,還是能力要求,既要遵循穩定性,又要體現時代性和創新性”,張勇華表示,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和科學性,著重考察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高考語文命題和考試能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更好地引導基礎教育和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在語文試卷的命題方面,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在會上提出了七點建議:第一,命題應該更加注重運用教育測量技術和命題技術;第二,題量要增大,難度系數適當提高,選拔性考試首先要考慮選拔性功能;第三,命題依賴的材料范圍還要拓展,覆蓋面更廣;第四,要更加注重考查學生檢索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第五,重視考察邏輯思辨能力;第六,注重考查學生讀書情況,包括課外閱讀面、閱讀品味等;第七,高考作文應該有強烈的意識去“圍剿”套作,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套作、模式化、文藝腔。
溫儒敏指出,高考改革40年,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重大的推進作用,應該繼承發揚當年拿高考改革開刀的魄力和精神,在充分考慮國情的前提下,積極、穩步地推進教育改革。談起語文教育改革,他強調,語文是基礎的基礎,期待未來高考語文改革有一個更大的變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探索是改革者永遠的責任
對于語文教學和試卷評閱,各專家學者都結合自身經驗參與深入討論。
語言文字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談到,語文是知識大廈的基礎,學好語文終身受益,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語文教學科學化,克服為考而教、為考而學。對于目前小學減少漢語拼音教學時間的現狀,他強烈呼吁加強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皾h語拼音不僅是識字的拐棍,近五十年來,更普遍用于工商業領域,發展為信息傳輸媒介、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碧K培成說道。
重慶課堂內外雜志社董事長劉信中表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發展青少年個性,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從“科學、人文、生活”三個方面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培養青少年的“人格、勇氣、擔當”。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文化多元的世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顯得特別重要,所以廣大教育者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商”。
本次會議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關于人工智能在語文命題及閱卷中的應用研究。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張龍介紹了人工智能的三個層次以及人工智能在考試命題和閱卷中的應用!坝嬎銠C在學習一定量的定標數據的基礎上,可以準確的對剩余試卷進行評分,在驗證有效的前提下,可作為某些考試的一評評分甚至最終分,以節省人力、緩解評卷員短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他說道:“智能閱卷技術還可以對空白題、特殊答卷、疑似套作、疑似雷同等樣本進行快速提取并標注,有利于輔助提升人工評卷評分的準確性和公平性。”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各專家學者就閱讀教學與命題研究、詩詞教學與命題研究、語文能力與人才培養、寫作與語文教學研究、作文命題與評閱研究、語言運用考查與選擇題研究、人工智能與語文閱卷、新高考與語文教育改革、語文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測評等主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充分體現了作為語文教育改革者的使命感、責任感、探索精神和改革意識,為進一步推動語文教育教學與考試改革工作凝聚新力量,助推新發展。
高考走過四十年,而高考改革的步伐和實踐探索從未停止。高考,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