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上班不久,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實習的大四學生段飛同學便開始獨立擔當項目了。鑒于段飛的優異表現,雖然工作不到三個月,還在實習期,但公司仍大幅提高了他的薪資。
段飛就讀的是呼和浩特民族學院云計算方向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他是首屆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畢業生,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云計算"方向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
互聯網公司是大學生就業的新興高地,大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競爭力是什么?實際上就是適應企業需要的能力。民族學院的計算機專業是與北京東方智業合作的校企聯合培養專業,校企聯合能將企業需求的內容前置到校園完成,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現學生所學與企業崗位所需"無縫"銜接。
"學校對我們實行雙師教學,配備企業工程師,學校教師負責理論授課,企業工程師負責實踐教學,增強我們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訓練不僅僅在課堂上,還要根據企業需要針對性的訓練實際動手能力。"段飛介紹說。從大一到大三,段飛參加了校企雙方組織的多次綜合布線大賽、系統管理員技能大賽等實戰訓練。"成績還不錯,更主要的是基本能實際操作了。"
大四開始,段飛和他的同學進入北京東方智業的實訓基地,在實訓老師的現場指導下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參加了三個月的實訓,段飛應聘到這家互聯網公司,很快便和工作一年左右的同事一樣擔當起一線項目的工作了。
民族學院領導認為:校企聯合培養專業的課程設置要"突出前瞻性和引領性", 企業實訓要"結合實用性和適用性"; 要讓學生感受到"一樣的分數,不一樣的大學;一樣的大學,不一樣的專業;一樣的專業,不一樣的前景"。段飛和他的同學正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正式印發《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將云計算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強調要加快發展云計算,打造信息產業新業態,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作為國家級的云計算產業基地,內蒙古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云計算產業的投入,到2020年,內蒙古云計算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能力將達到300萬臺,建成我國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基地。
而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高校,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云計算戰略,與北京東方智業開展云計算校企合作,根據云計算產業需求來設置課程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院負責理論授課,北京東方智業專注項目實訓,在學生完成理論課程后,將進入北京東方智業實訓基地參與企業真實項目,使學生更加符合云計算企業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