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結束,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持續下行,需求也在逐漸減小,這對于近三十年高速發展所帶動的中國制造業將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中央目前正在對國有企業進行改制和收購合并,而作為房地產下游的建材行業大部分都是民營或個體企業。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關鍵是在于企業對于市場和未來發展預期的把控,一部分企業被擠出市場是當下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市場叢林法則,對于任何行業來講利大于弊,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將是行業發展的一個陣痛期。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生產,會采取各種手段,降價將成為大部分企業不二的選擇,所以,在這兩至三年的市場轉型期,價格戰將會成為常態。但是行業飽和這一來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因為未來的市場將進入品牌化時代,這是中國近三十年發展的必須趨勢。所以,價格戰將會加速行業往健康、品牌、品質發展的步伐,讓沒有實力、投機取巧的企業更快的被淘汰出局。
真正品牌企業是從不參與價格之戰,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以環保、品質的原材料引領行業發展的研發團隊。市場開發、品牌打造作為產品本身的成本價值去獲取自己企業合理的利潤,反追求所謂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的企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用最低價格的原材料,不用研發,跟在品牌企業的后面。你生產什么,一個月后我的企業也開始上市,你價格100元,我價格60元,不用去做別的就可以賺取利潤,而賺取這利潤的前提就是市場不成熟,消費者不成熟。中國發展的這三十年,老百姓從計劃經濟跨入市場經濟,從吃不飽到現在的小康,發展太快,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消費水平并沒有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掛鉤,為造假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讓中國的造假形成了完整的、強大的生產鏈,淘汰之路將很漫長。
現在,隨著90后、00后消費者的迅速崛起,他們對于生活的定位不同于上一代,因為他們生活的時代完全不一樣,從小形成了一種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在選購自己需要的產品不會以價格作為參考,而是產品本身能不能為自己帶來改變。這一消費意識的改變將為中國的企業向品牌化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市場平臺,品牌不是企業所能改變,而是市場需求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