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腐敗成社會焦點 教育領域如何守住一方凈土?
昨日,廣東省教育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省紀委副書記丘海等出席會議。據悉,去年全省教育系統經濟案件涉案金額775.4萬元,共有163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在懲處教育亂收費上清退學校違規收費金額377萬元,41名教育亂收費責任人“落馬”。在談到加強教育系統作風建設時,省教育廳長羅偉其還痛批部分高校領導以權謀私,“利用手中權力與教師爭資源、爭項目”。
教育系統違紀違法案件隱蔽性增強
據省教育紀工委書記趙康通報,全省教育紀檢監察部門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中小學教育收費動態監測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各級治理教育亂收費聯系會議機構組成聯合檢查組,檢查了11725所中小學,清退違規收費377萬元,查處教育亂收費責任人41人。
同時,去年全省教育系統共受理信訪舉報1722件,立案123件,涉案人數201人,經濟案件涉案金額775.4萬元,通過辦案挽回經濟損失315.83萬元;已給予黨紀處分43人,政紀處分120人,其中18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省教育紀工委還根據群眾來信來訪,認真核查案件線索,重點組織查辦了某中學高考(微博)考場舞弊案、某大學工程違規招投標案、某大學圖書館館長受賄案等案件。
“近年來教育系統發展加快之后,反腐倡廉方面出問題相對較多,現在的誘惑太多了。”丘海透露,近幾年來,每年處分高校的正職和副職都達1—3個。
“當前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難”,趙康說,隨著教育資金投入不斷增加,一些部門和人員配置教育資源的權力更大,廉政風險越來越大;社會對教育惠民、廉政從教的期望越來越高,但教育亂收費、招生考試違規、學術腐敗等問題還未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系統違紀違法案件隱蔽性、智能性增強等。
探索從源頭上解決“擇校”違規收費問題
會議上,趙康透露,今年省教育紀工委將抓好中央新增投資教育項目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和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抓好對教育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鞏固清理“小金庫”改革等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禁擠占、挪用、截留和平調教育經費;抓好改制學校清理規范工作,防止“假清理”、“假改制”和“走過場”;抓好高校獎助學金發放和中職免學費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嚴防虛報、滯留、截留、冒領和騙取補助資金等問題發生。
會議還強調,今年將繼續深化糾風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積極探索從源頭上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違規收費問題的途徑;堅決糾正中小學違規組織學生補課收費行為,嚴肅查處利用招收高中復讀生違規收費問題,確保今年實現全省有95%的縣市區成為“教育收費規范縣”的目標。
“人家認為你就是以權謀私”
“一些地方和學校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少數高校領導班子政績觀不正確,個別高校主要領導干部治學不嚴謹,在學術上剽竊、抄襲,甚至弄虛作假;個別領導干部生活作風腐化,以權謀私,甚至貪污受賄……”會議上,省教育廳長羅偉其還痛批某些高校領導班子成員以權謀私,利用行政權力與教師爭利,為自己謀求不正當利益。
“我們要考察的不是高校領導的學術成就,而是考察你有沒有發展高校的事業。”羅偉其說,高校領導班子不應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學科上,更不應利用自己的權力去跟教師爭資源。“有些高校的老師對此意見非常大,說平時你在高校忙得不得了,有事找你都找不到,結果你同時還帶十幾二十個碩士、博士,國家的、省里的項目你都拿著,你比我們全職當老師,搞教育科研一年的工作量還多。人家怎么看你?人家認為你就是以權謀私。”
羅偉其表示,我省堅持“出重拳,零容忍”,加大對學術不正之風的治理查處力度,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嚴肅處理。(南方日報 雷雨 林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