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經過長期努力和探索而鍛造成的一種品質,它象征著質量和信譽,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正如《品牌時代》中所講的,品牌是主動塑造的,不是“上帝擲骰子”的結果,因此優質教育品牌的培育需要科學、時間和精力。
對優質教育品牌的追求應體現在三個維度:時間有延續、空間有接軌、內容有品質。從時間的維度看,優質教育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著時代的印痕:首先要能客觀剖析歷史的進程與發展成果,尊重歷史,敬畏生命,善待傳統;其次能直面現實發展中的問題與癥結,在社會轉型中思考教育的轉型,有所為、有所不為;第三要能為明天的教育找準方向和路徑,互聯網掀起的數字革命讓教育進入了在線時代,大浪淘沙、重新洗牌,優質教育品牌應能主動變革和對接時代的發展。從空間的維度看,優質教育品牌的形成不是孤立封閉的,它有著地域的印記:首先是要有大教育的思維,增進跨界聯系,與區域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整體密切聯系,找準區域的特色優勢,彰顯區域個性;其次是要有開放的眼光,在國際化中尋找本土優質教育品牌的定位,積極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了解國際規則,理解國際標準,獲得國際認同。從內容上看,優質教育品牌的形成不是空洞乏味的,它有著品質的烙印:對于教育品牌而言,內涵與品質是最核心的要素。
推進優質教育品牌的建設是一個戰略性的課題,有深遠意義。作為區域教育主管部門,應為優質教育品牌的塑造、形成和保護創造良好的制度生態,助推教育發展走上品牌時代。首先,轉變教育行政觀念。作為教育行政部門要尊重教育規律,簡政放權,真心實意為現代學校制度的施行保駕護航。鼓勵轄區內基層教育部門自主創新,賦予校長辦學自主權,保護教師發展內動力,尊重學生主動發展的選擇權。其次,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在國家宏觀政策背景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握機遇,充分激活教育的生機活力,促進民辦學校大發展,改變公辦重點學校一統天下的局面。第三,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應著力改變行政部門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模式,減少業內隨意性評價。蘇州教育從實現普及到完善基本均衡,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正是走在從獎牌時代向品牌時代躍升的新時代。
總之,優質教育品牌是一個“積跬步以至千里”的過程。讓大眾說話,讓社會評價,讓時間證明,在歷史與世界的坐標中鍛造品牌,檢驗品牌,這是對優質教育品牌的最終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