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小劇場話劇《俺爹·我爸》,作為第二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小劇場開幕大戲亮相國話先鋒劇場,演出9場。無論是19年曾看過該劇的老觀眾,還是新觀眾,都被這經受住了時光考驗的舞臺作品而深深打動。
現場
老觀眾再看《俺爹·我爸》依然熱淚盈眶
《俺爹·我爸》首演于1997年,引起轟動,并讓人藝小劇場第一次因為票房火爆而出現了黃牛票。昨晚,該劇在闊別多年之后再次回歸舞臺,引來了當年曾被該劇打動的老觀眾熱切關注。
77歲的老戲迷朱理軒拿著自己收藏的《俺爹·我爸》19年前首演時的節目單、門票、各種剪報,以及今年該劇復排上演之際《北京晚報》的相關報道來到現場(右圖)。他告訴記者:“我是南口鐵路工廠的一名老工人,也是國家話劇院的榮譽會員觀眾。當年我在人藝小劇場看過這個戲的首演,今天看到這個戲又回來了,而且是在國家話劇院自己的先鋒劇場上演,特別感動。這個戲刻畫了‘中國式的父愛’,這是非常偉大的。我的家庭里也有這樣的故事,我的妹夫出身農村,他喜歡讀書畫畫,但當時村里人都覺得他讀完初中就應該回家種地,對他繼續求學都不理解,但他的父親對他說:‘家里的事兒你就別管了,好好讀書就行!’后來我妹夫成了很成功的畫家,這都離不開父親的支持和愛。”演出結束后,朱理軒老人還拉著當年就是該劇主創的導演李夢男和主演褚栓忠說:“你們再寫一個續集吧,現在你們成了父親,也就是戲里的兒子成了父親,這里面一定有故事可寫!”
87歲的老藝術家李濱也作為當年的老觀眾出現在昨晚首演現場,她一說起當年的場景,便打開了話匣子。“19年前,這個戲在我們劇院的小劇場上演,看之前我沒有期待,因為就是一個畢業作品,當時是帶著這個想法,就在劇院里找了個座位,隨便看一眼。這一看,就喜歡上這個戲,樸素、動人、親近,觀眾們都在流淚,因為戲很感動,很親切!”如今再次上演,李濱認為:“這個戲太有意義了!不僅僅是父愛的問題值得關注,不僅僅是家庭題材的缺失,其實,這個戲,一個‘俺’,一個‘我’,體現了城鄉文化沖突的題材,體現了一種表演的深度,就是要保持淳樸,我呼吁多演‘原生態’的戲!”演出謝幕時,李濱老師還被劇組請上臺,場面十分感人。
劇場里還有一位特殊的觀眾——當年曾在北京人藝小劇場工作、如今在國話先鋒劇場工作的王新蓮,默默地站在劇場的角落里看完了全劇,熱淚盈眶。她說:“19年前感動人心,至今感動依舊。我對我父親說:爸爸,我愛你。”
《俺爹·我爸》復排上演也感動了很多年輕的新觀眾。觀眾葉子看完戲后動情說道:“很久沒看戲劇了,忙成陀螺的日子快把自己轉成缺失情懷滋潤的釘子,感謝又回到這個看別人故事流自己淚的溫情地帶。一部十九年前由畢業生戲劇小品改編的小劇場話劇十九年后復排,國話演員扎實的表演功底的確可贊。正如87歲的藝術家李濱老師觀劇后的感言,時間和世界都在改變,故事里的人或事還停留在當年,如今需要改變的,已經不是孩子需要讀書;而是讀書與否,都需要挽救人之根本的善良和道德,這個世界正在自我衰退,是需要變變了。”觀眾王馨感嘆:“這是最近看過的最有誠意的一部作品了!”王祥攝
快訪
用戲劇的方式喚醒大伙兒如何表達愛
扮演栓子母親的謝琳說:“以前自己不懂事,忽視了不少父愛,現在回想起來就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扮演城市兒子強強的青年演員強強坦言:“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比較自我,有些人害怕和父母交流,導致和親人比較疏遠。所以更希望大家都能來看看這部戲,感受那種純淳、深厚的親情。”
劇中最年輕的90后演員陳端說:“排完這個戲之后我反思了一下,我都好久沒有跟父親一起吃飯了。像我們這一代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其實挺羨慕劇中我在的這個農村家庭氛圍的,一家人雖然清貧了些,但是充滿了快樂。”本報記者 王潤
談到復排《俺爹·我爸》,導演李夢男說:“時隔19年后重新復排這個戲,我們不是簡單的復制,是用升華的形式去詮釋‘中國父親’,用戲劇的表現方式講好‘中國故事’。這是一種心底的吶喊,一種渴望,希望通過這部戲能夠喚醒身邊的人,大膽的愛、去表達,愛俺爹、愛我爸,愛我們的父親。”
不過讓李夢男遺憾的是,自己的父親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我父親和我在生活中很少交流,也從來沒有過和我的親密舉動,我和我的哥哥們在工作中取得再大的成績,他也總是表示出不以為然的態度。當年我就請他來看我的戲,但到現在也沒請來。我現在對自己的孩子,會比較主動表達愛的感情,因為愛確實是要表達的。”
《俺爹·我爸》的創作源起便是由于演員褚栓忠當年在大學里寫的一篇關于父親的散文,不過他也沒有請到自己農村的父親來看這個戲,19年前是因為父親覺得“到北京看個戲太遠了!”而如今,褚栓忠的父親已經去世了,而褚栓忠自己則已經是一兒一女的父親了。再次回到舞臺飾演栓子角色,他感慨道:“這二十年的時間讓我對劇本和角色理解更為透徹,讓我明白了作為父親和子女間的感情交流,賦予了我內心的支持,從而使栓子在舞臺上更加豐滿。”
國家話劇院老藝術家陳強在劇中扮演農村土生土長的爹,這次排練,在農村長大的演員褚栓忠和他交流了許多生活細節,讓他在舉手投足間尋找農村生活的感覺。陳強表示:“這部戲讓我體會到了一種內心深處的父愛,也在提醒人們要去反思,要去感恩。”
演員王楠感慨道,他與兒子平時的交流并不多,因為男人與男人間交流很困難,兒子有時候更愿意去跟母親傾訴,這就是典型中國父子關系。
在劇中扮演城市父親的趙小川說:“我也是在排演這部戲中不斷學習與孩子交流的方式,目前女兒處于逆反期,交流上也會遇到一些障礙,有的時候我熱切地關心她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因此我也在尋求更好的、無障礙的溝通方式。”
關聯
國話+西城
共辦話劇展
本報訊(記者王潤)國家話劇院與西城區人民政府共同宣布,“第二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3月18日開幕,由國家話劇院創排的原創話劇《杜甫》和小劇場話劇《俺爹·我爸》分別作為本屆邀請展大劇場劇目和小劇場劇目開幕大戲。7月3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話劇《紅巖魂》將為本屆邀請展閉幕演出。
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創辦于2015年,首屆邀請到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在內的30余部原創話劇劇目演出135場,并舉辦多場研討會、演后談主題活動,共謀原創話劇發展,在業內和觀眾中都獲得了良好口碑,被譽為“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戲劇活動”。
為期107天的活動將匯集全國國有院團、民營院團、社區戲劇團體的28部大劇場劇目和22部小劇場劇目,分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天橋藝術中心、首都劇場、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等地演出180余場,集中展示全國話劇創作整體實力、精神風貌和發展態勢。受邀的作品有: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創排的《小平小道》;內蒙古自治區話劇院創排的《北梁人家》;西安曲江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創排的《秦嶺深處》;中國鐵路文工團創排的《叩問》;國家話劇院創排的《中華士兵》、《大宅門》、《杜甫》;北京人藝創排的《故園》;重慶市話劇團創排的《朝天門》;貴州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創排的《圖云關》;山東省話劇院創排的《孔子》以及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創排的《大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