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琵琶記》是一部傳統劇目,該劇講述了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一直以來為戲迷們所津津樂道。不過,另一部講述青年人愛情故事的川劇,很快就要和戲迷們見面啦!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推出的都市情感川劇《琵琶聲聲》,將于下月中旬首演。都市情感川劇《琵琶聲聲》并非《琵琶記》的新編,它有著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人物設定和故事結局,但該劇和《琵琶記》講述著同樣的主題——愛與夢想。
劇本耗時兩年
講述青年人故事
川劇《琵琶聲聲》由國家一級演員蔡少波擔任藝術總監,新銳海派戲曲導演熊劍執導,知名川劇作曲家周玉作曲。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劇本出自85后青年編劇潘乃奇之手。川劇《琵琶聲聲》講述了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各自懷揣著自己的夢。女孩趙如梅是成都一家川劇團的青年旦角演員,她立志成為一代川劇名角兒;男孩蔡清朗是一名互聯網精英,為了給女孩一個幸福的未來,他毅然赴京打拼。分隔兩地的戀人,各自遇到挫折和誘惑:在蔡清朗的父親生病期間,趙如梅一直悉心照料,而此時的蔡清朗正被一位漂亮的北京女孩珍妮追求……盡管劇中的人物關系沖突不斷,但結局如大家盼望的那樣,男孩為了真摯的愛情返回成都創業,有情人終成眷屬。
“整部戲的劇本修改了10多次,前后花了近兩年。”潘乃奇告訴記者,她原本寫的是一部傳統古代戲,后來一想,作為當下的一位青年編劇,也許應該寫一些更貼近當下生活的故事。潘乃奇認為,與古代不同,現代人的故土是敞開懷抱等待創業者歸來,但人們對愛和夢想的追求應該是亙古不變的。劇名之所以叫《琵琶聲聲》,是因為在這部都市情感戲中,男女主角面臨的困難與抉擇和傳統戲《琵琶記》中的類似。
貼近年輕觀眾
加入更多時尚元素
“市川劇研究院院長雷音對這部戲的期望是黑大于白。”見記者好奇,潘乃奇解釋說,我們希望這部戲上演時,觀演的青年觀眾能夠多于老年觀眾。如今,傳統戲劇場里多半是老年觀眾,市川劇研究院希望推進川劇題材的多元化,主動向年輕人示好,讓川劇走近年輕人。比如《琵琶聲聲》就是一部都市題材的川劇,這部戲的風格也更符合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
85后編劇潘乃奇,本科、碩士均就讀于中國戲曲學院,是一位從東北來成都打拼的姑娘。“一個人在成都奮斗,累并快樂著,寫這部戲就是想表達自己的心聲。”潘乃奇告訴記者,她身邊的很多朋友都留在了成都,并且都非常喜歡成都這座城市。作為創業之城、成功之都,成都為眾多年輕人提供了夢想的舞臺。潘乃奇還透露,《琵琶聲聲》中將會融入許多成都元素,如合江亭、金沙遺址等,都會被搬上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演《琵琶聲聲》的演員中,除飾演女主角趙如梅母親的王華茂是70后演員外,其余的幾位演員,如林雨佳、張亮、吳雯婷、王小超、李玲琳等,都是90后,這些90后演員將在劇中本色出演屬于青年人的故事。此外,《琵琶聲聲》中的配樂也很特別,除傳統川劇配樂外,還加入不少電子音樂等時尚元素,比如流行歌曲《遲到》中的一段——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帶來了我的煩惱……將作為推動劇情的背景音樂,穿插劇中。
引入社會力量
探索新制作模式
說到《琵琶聲聲》的“新潮”之處,這部川劇的制作模式也值得一提。據了解,潘乃奇不僅是《琵琶聲聲》的編劇,還是該劇制作人。“我非常珍惜市川劇研究院給我的這次機會,感謝劇院對年輕人的信任。”潘乃奇告訴記者,以往川劇的制作、運營,大多單純靠劇院獨立完成,此次則引入了社會力量。潘乃奇說,如今她已與幾家公司進行了初步溝通,比如成都高新區一家新型孵化平臺——成都俠客島聯合辦公室,現已為該劇設計了幾款宣傳海報,并將對該劇的營銷推廣提供支持。
“能否合作?怎樣合作?都需要嘗試和探索。不過前提是,先把劇目打磨好,保證藝術質量。”潘乃奇告訴記者,如果劇目的制作、宣傳、推廣都能有專業公司來配合完成,主創團隊和演員便可以更加專注于藝術創作。潘乃奇說,自己會繼續創作屬于青年人的故事,也希望《琵琶聲聲》上演時能讓戲迷們滿意。本報記者 王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