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子學院是全國婦聯所屬、全國唯一一所公辦女子普通高等學校。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任學院名譽院長。中華女子學院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慶齡、何香凝、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輩親手創建的新中國婦女職業學校,后更名為全國婦聯婦女干部學校。1984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全國婦聯管理干部學院,成為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女子成人高校。1987年改名為中國婦女管理干部學院,1995年遷址、擴建,正式更名為中華女子學院,并于1996年開始招收普高畢業生。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中華女子學院正式轉為普通本科高校。 坐落在北京亞運村東,現代化花園式的中華女子學院,占地160畝,建筑面積 70000平方米,目前在校學生4000余名。中華女子學院圖書館和各系資料室現有圖書共19.2萬冊,電子圖書21.3萬種。學院目前設有十系一部和兩個二級學院,即女性學系、經濟管理系、社會工作系、法律系、學前教育系、人力資源管理系、藝術系、外語系、計算機系、金融系,公共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中華高麗學院。中華女子學院目前有11個本科專業,分別是:社會工作、學前教育、法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金融學、英語、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管理及女性學。 數十年來,中華女子學院已經培養了大量的為國家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中華女子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師資隊伍精良,辦學條件完善。學院的婦女理論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作為全國婦聯對外交流的窗口,學院與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往來,與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學院正以自己的優勢努力建設成為婦女教育、婦女理論研究、婦女對外交流、婦女圖書資料信息的重要基地。 |
| 學校簡介 |
中華女子學院是全國婦聯所屬,由國家教育部備案、國家財政部全額撥款的全國唯一的一所國辦、獨立的女子普通高等院校,學校辦學性質為公辦院校。學院座落在北京亞運村姜莊湖畔,占地16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藏書近20萬冊,是一所具有女性特點的現代化的花園式高等學校。 她的前身是1949年由宋慶齡、何香凝、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輩親手創建的新中國女子職業學校,后更名為全國婦聯婦女干部學校。198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升格為成人高校,更名為全國婦聯管理干部學院。1987年再次更名為中國婦女管理干部學院。為國家培養了幾千名婦女人才,其中部分畢業生已經走上了一些各業的領導崗位。中華女子學院通過10年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探索與積累,于1996年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招收普高本科學生。在全國婦聯和教育部領導的關注下,中華女子學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的新形式下,抓主機遇,穩步發展。特別是通過三年的擴招(1999—2001),我院的普高招生規模擴大了,學院的工作重點由成人高等教育轉向普通高等教育,明確了辦學思路,“求特不求全,求精不求大”,實行‘三個為主’(學歷教育以本科教育為主;非學歷教育以中高級女性人才培訓為主;學科建設以女性學及特色專業為主)提出了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求發展,以改革求發展,以人為本求發展的明確要求。
招生辦公室為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常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執行學校制定的有關招生規定和實施細則,編制招生計劃,組織招生宣傳和錄取工作,開展招生考試工作的改革和科學研究。 學校成立由校紀委書記和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監察辦公室,負責監督招生政策的貫徹落實,招生錄取的公開、公平、公正,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 招生辦公室根據學校發展規劃、辦學條件、生源狀況、人才市場需求、學科發展等因素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制定年度招生事業計劃和招生專業計劃。經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和校常委會議審定后報教育部審批。 學校招生辦公室根據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制定學校分省來源計劃,經主管校領導審定后,報教育部審批。 學校招生辦公室將生源來源計劃按要求及時寄(送)到各有關。ㄗ灾螀^、直轄市)普通高校招生辦公室,并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公布。
|
| 周邊環境 |
學院座落在北京亞運村姜莊湖畔,占地16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藏書近20萬冊,是一所具有女性特點的現代化的花園式高等學校。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育慧東路1號 乘車路線 : 386、62、804、807路育慧東路下車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