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年農村老校煥發青春
——記北京朝陽區大望京小學的五年規劃
□ 記者
題記:由于城鄉間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客觀存在的差距,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就成了許多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幾十年來,廣大農村學校的干部、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苦練內功,深挖潛力,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力圖為農村孩子搭建全面發展的廣闊舞臺;幾十年來,廣大農村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軟、硬件建設不斷躍上新臺階,在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地處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大望京村的大望京小學作為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村校,近年來,緊緊圍繞著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的要求,多方入手,使學校的育人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尤其是自2007年8月邵理田就任該校校長后,通過大刀闊斧地整頓干部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育人新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近日,記者走進了這所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村學校,圍繞著學校未來的發展規劃與邵理田校長展開了一次深入的對話。
舊包袱,大挑戰,新機遇
創立于1936年的北京市朝陽區大望京小學,現占地面積
該,F職一線教師15人,其中男教師1人,女教師14人,女教師占總數的93.3%。15名專任教師中兼職現象相當普遍,英語專職教師和思品教師分別兼任德育干部和少先隊輔導員,體育教師兼學籍管理,科學教師兼圖書管理員。體育、科學專業教師尤其缺乏,專業不對口。15名專任教師中,現學歷大學本科9人,占總人數的60%,?6人,占40%。但教師的原始學歷偏低,第一學歷為中師或高中畢業及以下的12人,占總人數的80%,且主要集中在普師。現學歷本科中有8人是后續學歷,但進修專業絕大多數是思想教育與管理專業,對學科專業進修的較少。
“很顯然,我校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不足,其中硬件建設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成了擺在全校師生面前的頭等大事。”邵理田校長告訴記者,然而,去年8月當他調到大望京小學工作時,迎接他的是經歷了一年多“斗爭”而渙散的教師團隊。由于學校在用人上的偏差,使不少教師互相監視,互相猜測,互相指責,教師團隊內耗嚴重,嚴重影響到學校的健康發展,使學校聲譽受到了嚴重破壞。
“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新領導集體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抓管理、保穩定、創和諧、促發展’的工作方針,以保穩定,促和諧為基點,治病救人,不讓一個教師掉隊!鄙劾硖镄iL告訴記者,他們的經驗就是不以簡單粗暴執行制度的方法解決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方向,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在不傷害教師的前提下,逐步開展工作,循序漸進。
“針對教師的心理狀況,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管理和日常教學中,提倡‘善待自己,悅納他人’,引用中華經典,以‘君子求諸己’為準則,培育人之‘四端’——仁、義、禮、智,將儒家經典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從而培養教師高尚的人格。”回憶一年來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邵理田校長感慨地說,“當大家一同在龍慶峽冰雪藝術節歡快地游覽時,當我們盡情地同唱一首歌時,我意識到,我們已經戰勝了挑戰,走出了過去的陰影,一個團結、和諧、蓬勃向上的教師團隊重又形成!
以農村校改造達標助推學校規范化建設
邵理田校長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朝陽區政府、區教委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學校硬件設施正在逐步改善,校園環境正在由原來的凈化向綠化美化乃至文化的方向發展,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也在不斷更新、完善。“農村學校改造達標為學校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F在,全校各年級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了班班通,教師每人擁有一臺電腦,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原來的旱廁已被改建成為現代化的水沖廁所,土暖氣也得到了徹底改造,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邵理田校長說。
談到未來的發展,邵理田校長告訴記者,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北京市《關于加快實施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的意見》,圍繞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提高實施素質教育水平兩大主題,落實辦學條件達標,加強學校軟件建設,深化學校內部的管理與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校的內涵發展。強化干部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和諧發展。加快特色建設與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2012年要實現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達到北京市辦學標準,努力打造集自然美、藝術美、人文美于一體的校園文化環境,創建一個‘花園、學園、樂園’式學校,構建自主合作的管理機制,建設科學發展的和諧校園;構建體驗型德育,實現德育‘無形、無痕、有效’;用豐富的文化內涵陶冶人的情操,重塑教師形象,把大望京小學辦成‘教學創新,以質立!娜嗣駶M意的標準化學校。” 邵理田校長說。
打造一支德高、技精、人和的干部教師隊伍
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教師,因而,打造一支德高、技精、人和的干部教師隊伍就成了大望京小學一切工作的重心。
據邵理田校長介紹,在加強穩定的前提下,該校將努力建設一支學歷層次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教師隊伍,到2010年,教師本科學歷達到90%左右;形成骨干教師群體,學科帶頭人群體,班主任帶頭人群體,比例達到20%以上;培養3~4名能力強、業務精、服務好的中層領導干部;繼續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豐富干部的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決策能力,以優化提升干部隊伍的質量,提高干部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完善教師、干部評價機制,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的制度,形成教師、干部發展性管理機制,建立教師個人檔案,全心全意為教師創造一種獲得成功和體驗快樂的環境和氛圍;推行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制度,打造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隊伍;加強教育科研,以參加的市、區級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常規管理與教師的基本功訓練、達標有機結合;強化教師基本功訓練;繼續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著眼點,以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中心,以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重點,使教師能夠‘外塑形象,內練修養;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善待自己,悅納他人;清靜內斂,直言誠善;周而不群,謙和有禮;長存感激,不斷反思;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們要著力打造的就是這樣一支教師隊伍。” 邵理田校長說。
抓教學,促科研,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
以“尊重”為本,尊重每個孩子;以“賞識”為首,讓受教育者感受快樂,體驗成功,健康、快樂、全面發展,成為自強自信的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讓孩子們微笑面對每一天,微笑面對每個人,讓微笑成為學校的標志——這就是大望京小學的辦學理念。
怎樣貫徹這一辦學理念?邵理田校長提出: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以爭創優質教育為目標,以新課改為契機,堅持課題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強化課題建設,確保課題活動都有實效,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學運行體系,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方法的根本轉變,為學生的終生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邵理田校長介紹,在未來的幾年中,該校將加強教學質量的全方位監控,實現教學流程分階段全程質量控制,建立教學質量調研和監控制度,實現對教學流程研究的全程化和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支撐作用,著力研究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進一步推進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與“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相匹配的新型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小制作(學具、教具)制作活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教研組建設,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和開放性教研活動,搭建舞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加強體衛科藝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科研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促進學校教改深化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這是該校面向未來確立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邵理田校長告訴記者,大望京小學為此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政策:鼓勵教師有改革、有創新、勇于探索、勤于積累,逐步成為教學科研型教師;實施學校龍頭課題,力爭確立1-2個市級課題和2-3個區級課題,以學校龍頭課題統領學校整體工作;通過課題研究、過程監控、階段評估、成果獎勵等制度,不斷推廣學校的特色項目,形成新型課堂模式。
農村校也要辦出特色來
作為一所處于京東大運河文化圈的農村學校,大望京小學所處的農村地區保留著濃郁的傳統民間活動項目,這些民間活動項目中蘊含著可挖掘的寶貴的教育資源,這為該校繼承、發揚傳統同時形成自己的特色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與優勢。
“推行儒家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重傳承、求發展,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傳達教育的信息、傳達文化的內涵就成了我們的永恒追求。”據邵理田校長介紹,正是基于這種想法,該校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精心設計——第一步,將破舊的教室外墻抹灰實現美化;第二步,設計主題讓墻面說話。
現中式風格的影壁旗桿基本施工完成,正面浮雕為“開國大典”場景,與升旗臺交相輝映;在旱廁改造中,該校把“弟子規”用不同的造型分段張貼在廁所的門、墻上,使學生在上廁所之余也能讀上幾句,積少成多,以收潛移默化之功效。目前學校文化景的設計正在進行中,其它部位的施工尚未完成,學校調動了所有教師參與設計,有的方案視角獨特創意豐富,有的文化氣息濃厚,有的關注學生,突出原生態。
按照邵理田校長的規劃,該校將把傳承地方傳統文化與實施素質教育緊緊地結合起來,以美育為主旋律、以中華傳統文化為龍頭、以課堂為主渠道、以社區為依托,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推展多元教育;實施內部挖潛,以課堂教學來彰顯特色建設,把儒家經典和舞蹈引進課堂、引進學生課間活動,在不斷實踐、總結、積累的基礎上,爭取在學區內有一定知名度;組建師生中華傳統文化沙龍,以課外活動來豐富特色建設;以師資建設來保障特色建設,培養一批能推動引領學校特色教育的教師隊伍,保證學校的特色教育可持續發展。
“讓學生學會尊重、賞識,注重‘仁、義、禮、智’四端的發展,使他們‘微笑面對每一天,微笑面對每個人’,大望京小學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這樣的人,這是我們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的責任!”邵理田校長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