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林國書
近年來,我們羅田理工中專在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和關心下,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主動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廣泛開展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全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堅持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之路,按照企業需求設置課程,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在崗職工培訓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成效顯著,學校先后被湖北省政府評為“全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湖北省教育興農先進學校和湖北省陽光工程培訓品牌基地。2007年9月, 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面對學校所取得的成績,回顧學校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辦學必須以教師為本,要鑄造職業教育品牌,就得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始。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立足現實,確立師資隊伍建設的工作目標
羅田縣委、縣政府為我校確定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在2010年前把學校建設成為在校學生10000人,以職業教育為主體,融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使學校成為鄂東及大別山地區職業教育中心、實用人才培訓中心、實用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但是與這一目標不相適應的問題是:我們的師資力量嚴重地制約著這一目標的實現。
我,F有教師302人,其中研究生(含在讀的)14人,雙師型教師只有38人。今年我校停止了綜合高中的招生,隨著學校結構的調整,學校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與學校的發展需求不對路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專業教師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尤其缺乏。即使從全縣在職教師中選拔,也很難選拔到學校急需的專業教師,怎么辦?
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堅持以市場導向為原則,以學校發展需求為藍圖,對學校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前景確立了如下具體目標。
學校的發展的目標是:做強機電、電子、計算機、數控等四個省級重點專業,做活成人教育、陽光工程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教育類別,做精其它緊俏專業,形成多向發展的格局。
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從2005年起,分四個階段實施,逐步將我校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能滿足學校發展需要的優質師資隊伍。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階段:用一年的時間,對現有的所有教師進行職業教育理論通識性培訓,讓他們轉變職教觀念,認識職教規律,掌握職教方法,成為職教內行人。
第二階段: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改變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完成文化課教師轉崗培訓、專業課教師的提高培訓、“雙師型”教師培養和“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第三階段:在四年時間內,使“四師型”(即教師、技師、就業指導師、心理輔導師)教師比例占總數的40%以上;
第四階段:五年內品牌專業、骨干專業每個專業必須有1—2名學科帶頭人,國家省市縣骨干教師達到30%,特級教師或特級教師候選人2—3名,5年后研究生數占教師數的20%。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職業教育理論通識性培訓。現在正在花大力氣進行轉崗培訓、提高培訓及 “雙師型”教師培養。
二、出臺政策,營造師資隊伍建設的良好環境
為搶抓機遇,加快學校品牌建設步伐,學校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一,制定經費保障政策。一是依據學校發展規劃,學校每年預算50萬元資金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專項經費。二是對深入企業參加技能培訓的教師,學校給予專項補助,并辦理保險。三是參加各級各類培訓的教師,全額報銷培訓費用和培訓開支,并與在校教師一樣享受�(at)齪徒蛺K氖嵌栽諗嘌抵腥〉錳乇鶩懷齔杉ǖ慕淌,学校板N媒淌δ旯ぷ實�5%給予獎勵。五是對參加校本培訓的教師,學校承擔其教材、教輔資料等費用,如在節假日中培訓,學校仍然發給加班補助�(at)謎廡┱擼繁A聳ψ識游榻ㄉ韞ぷ韉乃忱埂�
第二,制定人事調配政策。為保證教師培訓和教育教學工作兩不誤,學校制定訂了《羅田理工中專人事調配方案》。一是可以聘請社會合適人員頂替需長時間參加培訓的教師。二是可以借用其它學校教師頂替參加轉崗培訓的文化課教師。三是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在校內開辦生產實習車間,由企業技術人員負責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讓教師安心培訓。近兩年來的實踐證明,這項政策能保證學校其它工作不受到沖擊,教育教學工作井然有序。
第三,制定全員參與政策。
一是所有部門全員參與,為調動各部門支持配合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學校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責任與義務。規定教務處全面負責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組織與實施,財務部門負責經費及時保障,人事部門負責人事調配與考核,校委會成員負責督查和落實。
二是全體教師參與,每位教師必須選定參加一個項目,文化課教師參加轉崗培訓,專業基礎課教師參加技能培訓,技能課教師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雙師型”教師承擔相關專業的培訓任務,校委會成員,既當學員,又當班主任。這樣營造了良好的師資隊伍建設氛圍。
三、落實措施,保證師資隊伍建設的順利推進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門科學,需要精心策劃和組織;教師培訓是一門藝術,需要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巧妙的運作與協調。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一批適應時代和學校發展需求的優秀教師團隊,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第一,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
學校成立形成以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常務副組長、其它校級領導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師資隊伍建設領導小組,教務處主任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具體該項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第二,實施兩大培訓工程。
一是實施“校長工程”。由校長負責骨干教師培訓,具體內容和做法是:制定骨干教師培養規劃;加強師德教育,使被培養者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熱愛職業教育,獻身職業教育;明確培養對象的責任和任務,根據培訓項目確定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選送培養對象出國培訓、報考研究生、參加省骨干教師培訓,到高校進修或下企業實踐等,為骨干教師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深化學校內部制度改革,堅持崗位聘任,以崗定薪,按勞、績定酬,淡化身份管理,實行崗位管理,分配政策向骨干教師傾斜、向對學校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傾斜;根據“按需培養、保證重點、學用一致、注重效益”的原則,對教師進修、培訓、教科研等提供經費保障,對科研成果和競賽獲獎給予獎勵。“校長工程”的實施,激發了全體教師參與培訓、爭當骨干教師的熱情,給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是實施“青藍工程”。由黨總支書記負責青年教師培訓,主要采取了樹樣子、搭臺子、壓擔子、給位子等措施,努力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材鋪路搭橋。樹樣子,就是在教師中評選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樹立榜樣,讓青年教師有榜樣可學,保證教師隊伍的發展后繼有人。搭臺子,就是為青年教師搭建自我展示和自我錘煉的舞臺,給“青”出于“藍”一個平臺,讓一批教學新秀脫穎而出。壓擔子,就是充分信任青年教師,大膽壓擔子,讓他們代表學校參加省市級各種技能大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給位子,就是讓青年教師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讓業務管理能力強的青年教師走上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部室主任以及副校長等管理崗位。
兩大工程的順利實施,為解決學校教師知識結構和學校發展需求矛盾提供了保障,取得了效果,促進了發展。
第三,走“學、訓、研、教”相結合的道路,創新培訓途徑。
一是依托高校資源,開展教師轉崗培訓。因歷史上的原因,我校教師結構曾經極不合理,專業課教師所占比例不足30%,且專業結構與學,F行所開專業不能完全對口,文化課教師嚴重超編,但他們也曾為學校發展作出了貢獻,學校面臨著將他們留下用不上,不留又不行的困境。經過研究,學校大膽作出決定,對不能適應現行教學需要的教師,實行轉崗培訓,理科教師轉向理工類專業,文科教師轉向服務型專業。為解決由誰來培訓的問題,在省教育廳職成處領導關心和幫助下,學校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簽訂了《師資培訓協議書》,委托他們幫助實施這項工作,從課程計劃的制訂到備課、上課、考試、考核、發證等工作,完全按照脫產成人班的模式進行。2007年9月,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啟動了該項工作,參加轉崗培訓的教師有127人,他們分別轉向機械、電子、工商、物流等專業。目前,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二是通過產教結合,培養“四師型”師資。將我校專業骨干教師選送到和我校合作的企業,讓他們深入到生產一線,積極展開產教結合的實踐和參與科技開發,在實踐中提高技術水平、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利用和一線員工在一起的機會,積極探索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的方法,從而在企業車間造就一大批“四師型”教師。
三是推進“梯形校本培訓”,建立學術帶頭人評選制度。所謂“梯形校本培訓”,是指精英培訓、骨干培訓和基礎培訓。精英培訓,學校評選出業務能力強、各方面表現突出的教職工,利用寒暑假外出參加各類高級研修與培訓學習,回來后給學校教師作專題講座,同時在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骨干培訓,學校從講課、考試、考評等方面,選擇業務能力強的把關教師參與各種培訓,培養出方方面面的學術帶頭人。同時建立學術帶頭人評選制度,定期開展學術帶頭人的評選工作;A培訓,全員參與,有針對性地為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業務能力展開的培訓活動,教師轉崗培訓就屬于基礎培訓。我們強化管理,營造氛圍,使全校教師人人參與培訓,人人樂于培訓。
四、發揮作用,鑄造職業教育優質品牌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支柱,優質的師資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我們羅田理工中專通過建設培育優質教師隊伍,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一是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我校由1998年的占地面積60畝,在校學生864人,發展到現在的占地近256畝,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各類在籍學生9600多人(其中全日制學生5876人、電大和教師學歷教育學員1180人、陽光工程培訓1167人)的規模,是黃岡市規模最大的中等職業學校。
二是畢業生走俏人才市場。近幾年來,我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我校每年需要安置就業的畢業生有2230多人,就業率達到98.7%,對口就業率達到90%以上。他們80%的人月薪超過2000元,1000多人成為企業中層干部和技術骨干, 300多人年薪超過10萬元,100多人當上了經理、廠長,60多人自立門戶創辦實業,他們每年為羅田創打工經濟近5億元。學校多次被湖北省教育廳、人事廳和黃岡市教育局、人事局評為“大中專畢業生安置先進單位”。
三是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突出。2007年來,在省電子技能大賽中有5人獲二、三等獎,獲團體獎第三名;在省信息技術大賽中,2人獲一等獎,8人獲二、三等獎;在全國計算機核心技術和微軟辦公軟件大賽中,我校獲Access項目中國賽區冠軍、獲Word項目中國賽區季軍;在市機械技能大賽中獲團體第一名;計算機技能大賽中獲專業組第一名。在今年全省數控技能大賽中,我校是唯一的農村職業學校代表隊,參賽的師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離上級要求和兄弟學校還有差距。為此,我們將繼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學科調整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培養為基礎,以教育科研為引領,以規章制度為保障,以實驗基地為平臺,以教學資源整合為重點,以產學研為方向,力爭再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鞏固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成果,造就一批思想過硬、業務精良的職教師資隊伍,把羅田理工中專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職業教育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