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征、價值觀念、認知方式、學習興趣等都不盡相同。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學生往往被動、‘整齊劃一’地學習,其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受到很大影響。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成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幫助者。
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所謂自主學習,即學生自己主導的學習,具體是指這樣的學習:學生自己產生了學習的愿望,自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自覺尋求高效率的學習策略并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簡單一句話,就是學生能夠做到“我的學習我做主”。
學生的學習潛能,只有在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例如,某學生在英語方面能夠自主學習,那么他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抓緊時間背生詞,主動尋找課外讀物……總之,他會主動把有利于學習英語的各種條件調動起來。
但目前看來,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不強。那么,教師應當如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呢?有幾個問題需要強調。第一,要讓學生清楚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真正高質量的學習都是自主的。第二,教師應遵循認知規律,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而且讓學生清楚這種自主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源泉。第三,給學生較大的自主空間。教師不宜過多控制學生,因為教師過多的掌控,會減弱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甚至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第四,教師要讓學生相信,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隨時可以得到教師的支持、指導和幫助,教師會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
個性化學習指導體系的常規機制
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要使其有序、持續、全方位而且有效地開展,就需要形成一種常規化的指導體系,這個指導體系通常包括四個維度。
其一是機構。學?梢越⒁粋學校層次的個性化學習指導室,這個指導室可以設在教導處。在這個總的指導室之下,可以針對不同學科,建立具體的個性化學習學科指導室,學科級的學習指導室可以設在各個教研組。其二是人員維度。要為每個學生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例如,一名教師可指導10至20名學生,具體指導幾名,可以由學校的具體師資條件而定。這些指導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經常性的聯系,了解學生,以便及時提供指導。三是職責維度。應明確規定相關管理人員和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及其管理上的具體職責。四是內容維度。明確規定教師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內容,這涉及到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各個方面,如從學習場所來看的課堂學習、課外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從學習內容來看的學科學習、跨學科的學習、旨在發展綜合素質的拓展性學習等。
在國外,尤其是在歐洲許多國家,基礎教育階段一般都會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并進一步系統化和完善化。如能從上述四個維度進行系統而合理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指導就可以常態化、系統化和有序化。
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個人計劃
學生怎樣才能制訂出合理的學習計劃呢?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學習計劃的指導,因不同的學習計劃層次而異。
第一個層次是對學段學習規劃的指導。小學、初中、高中是基礎教育中三個典型的學段,每個學段的學習都應該有一個總體的規劃。
第二個層次是學期學習方案。美國等國家特別注重讓每個學生在每個學期之初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期的學習方案,對此我們可以借鑒。不同于美國的是,我們更應該重視讓學生親自制訂自己的學習方案,教師提供相應的指導。學期學習方案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學習者自身分析,即分析學生自己現有的情況,尤其要注重分析學習者具體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的變化以及現在的學習優勢和學習問題。本學期學習任務分析,包括需要統一完成的基本學習任務和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任務,如彌補缺點和發展專長等。本學期學習時間的總體安排、學習策略選擇等。以上各個方面的分析,無疑都需要教師的指導才能完成。
第三個層次是每周的學習計劃。這涉及到一周要完成的一般性學習任務、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每一天的時間安排,等等。這需要教師提供學校相關安排的信息,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可以特別利用的時間,進而指導學生分析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和突破策略。
第四個層次是每天的具體學習安排。涉及到如下幾個方面的計劃:一天內早自習、上午每節課、中午午休、下午每節課、晚上的具體學習安排;實際學習資源的獲得和利用;當天關鍵問題的解決……對于學生的計劃,教師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監督。
課堂轉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依托
由于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教師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指導要以課堂的轉變為主要依托。過去,學生的課堂學習基本上是整齊劃一的,這是在教師要求之下的整齊劃一。目前人們已較多地認識到,這種課堂較為低效。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風起云涌,改革目標之一就是走向以學習為中心并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目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開始受到較大關注。筆者認為,課堂轉變的一條主線是:從教師傳授下的學生整齊劃一的學習轉向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性化學習。在不同的課型中,教師的具體指導作用不同。
第一種課型是常規課。在這種課型中,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進程和方式學習規定的學科知識。第二種課型是講座課。學校開設各學科的講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與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第三種課型是交流展示課。這是指導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自己的情況在相關學習之后開展的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課有利于激發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并通過相互交流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第四種課型是自由學習課。在這種課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地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在自由學習課中,教師的指導行為主要有:指導學生個性化地計劃自己的時間,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由學習課的時間;有效地管理課堂學習時間;對于學生的疑難,教師能夠當場解答的就當場解答,不能當場解答的就上交到專門的指導教師或教研組長那里,這樣有助于那些在學生中有共性的疑難問題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解決。(作者丁念金,單位系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