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浙江師范大學數理信息學院188名畢業班學生黨員在“陽光助學基金”資助協議上簽名,承諾畢業后連續5年,每年拿出自己年收入的1%或100元補充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弟學妹更好地完成學業。
據悉,這是浙師大眾多微公益活動之一,“盡自己綿薄之力幫助別人”已成為該校師生流行的“行善”方式。“陽光助學基金”自2003年設立以來,先后有1989名畢業班學生黨員接力參與,籌得公益基金20.3萬元,資助了164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該校另外一項微公益行動——“36.5”愛心通道則倡導每人每天節約1毛錢,一年省下36.5元,足夠多的“36.5”匯聚起來完成一項大公益。實施7年來,“36.5”愛心通道吸引了1.5萬多名師生參與,籌得愛心款近36.5萬元,并于2012年在云南省騰沖縣芒棒鎮建成了第一所“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希望小學”。
此外,一個由大學生志愿者自發創建的微愛基金也有3000人參與,籌得的5.9萬元善款幫助了一批患重病等生活遇到困難的人。
“校園公益不在數額多少,而在堅持積少成多”,浙師大數理信息學院黨委書記、“陽光助學基金”負責人王利民說。浙師大團委書記、“36.5”愛心通道發起人之一童衛豐則表示,“微公益匯集愛的力量,微行動培養愛的情懷,我們提倡大學生用微小行動傳遞助人觀念,養成助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