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尖企業變成實訓課堂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探索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路徑
從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畢業,俞夢喬謀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千島湖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大堂副理。這個酒店的中級管理崗位,一般至少需要出色工作3年才有可能勝任。俞夢喬憑什么?“這不奇怪,這些年,學院一直在探索培養熟練掌握旅游專業知識的國際通用型專門人才路徑。”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院長王昆欣說,“只有走國際化的路子,把優秀學生送出去,把國際教育資源請進來,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旅游人才,打造‘中國服務’的國際品牌。”
翻開俞夢喬實習履歷,記者發現,他不僅在世界最豪華的七星級酒店迪拜帆船酒店和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上的喬治·阿瑪尼酒店實習過,還曾在美國的洲際酒店集團實習過。“世界一流酒店實習的經歷,讓我在找工作時得心應手。”俞夢喬對自己的職業前景充滿自信。近年來,浙旅職院在積極探索國際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路徑,尤其是大面積推動海外頂崗實習和研修上,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引入國際旅游教育資源
旅游企業都是學校課堂
在今年的新生錄取中,浙旅職院西餐營養與烹飪專業第一志愿上線率500%,這在2011年不少高職招生不滿的情況下顯得極不尋常,其實,就在幾年前,浙旅職院烹飪專業招生也是個老大難。究其改變的原因,恐怕與該專業每年都派出20多個學生到阿聯酋實習有很大關系。
2000年,阿聯酋朱美拉集團旗下的帆船酒店開業,世界上第一次有了七星級酒店的概念。看著電視上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類奇跡”,王昆欣想,旅游業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作為國內最早獨立設置的旅游高職院校之一,浙旅職院必須敢于創新,把學生送到這樣頂級的酒店去實習。
2008年,浙旅職院終于與朱美拉酒店集團代表達成合作協議。王昆欣告訴教師們:“中國服務業尤其是旅游業,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太大。能不能全面引入國際旅游教育資源,不但關系到學生的就業質量與發展前景,甚至關系到中國旅游業究竟是提升還是沉淪。”
3年來,該院共有45名學生前往帆船酒店實習,前往阿聯酋的迪拜、阿布扎比的實習生超過80人。2009年,該院烹飪專業實習生代表朱美拉集團參賽,獲得了中東地區烹飪大賽的冠軍。2010年4月,全球最高建筑——阿聯酋迪拜塔落成,全球第一家喬治·阿瑪尼酒店在迪拜塔上開業。俞夢喬和他的同學作為酒店第一批實習生,見證了世界一流的服務水準。
事實上,早在2005年,浙旅職院就開始選拔學生前往日本溫泉度假酒店研修。兩年后,日本國際友好賓館協會會長石原清一訪華,對浙旅職院研修生的成長給予高度評價。就這樣,赴日研修項目持續開展了6年,13批遠赴日本的該院學生已近400人。
從2005年至今,浙旅職院有612名學生到韓國、烏克蘭、美國、法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開展留學、實習、培訓等活動,擁有出國經歷的學生占在校生的6%。如今,在世界上最好的酒店、主題公園和世界頂尖旅游大學,都有浙旅職院的學生,他們體驗著國際化的文化,學習著具有國際水準的旅游企業運營管理知識。
走國際化工學結合之路
學校在教改上下大力氣
走出一條國際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對一所高職院校來說,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王昆欣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統一全院領導班子和教師的認識:國際化工學結合不是把學生送出去就算完事,隨之而來的,應該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的一系列改革。
“外教要增加,外語要分層授課,國際商務禮儀要培訓,雙語授課比例要提高,中外共編教材……”浙旅職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何立萍掰著手指,數著大規模出國實習與傳統教學之間的差異,“要想讓學生的出國實習更有質量,學校必須在教改上下大力氣。”
走國際化工學結合之路,學院教學計劃要改,老師整體教學水平要提高,在改革中,質疑聲有了,爭議也出現了,有些老師抱怨自己被折騰得夠嗆。但是幾年后,當一批批學生在迪拜拿獎,當上了管理人員,當為數眾多的老師被送到新加坡、澳大利亞學習,體驗到了國際旅游教育的高水準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少了一絲疑惑,多了幾分欣喜。
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浙旅職院教師胡鳴博士告訴記者,在自己擔任班主任的班級里,大多數學生都要去日本研修。在此之前,她會利用課余,通過各種資源為學生開展插花和日本茶道等培訓。“這叫廣義情境教學。我在日本生活了7年,深知在日本研修,文化隔膜是瓶頸。”為了廣泛開展廣義情境教學,浙旅職院甚至專門在自己的實習酒店里布置了日式客房、韓式客房,供學生體驗。
體面就業是初級目標
“中國服務”是未來愿景
“國際化教育絕不僅僅是培養幾個外語人才那么簡單,根據學院的跟蹤調查,境外實習學生在4個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思想道德上,具備了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責任品質;知識結構上,具備了以廣博國際視野為核心的知識能力;專業能力上,具備了以跨文化溝通能力為核心的交往能力;個人素質上,具備了以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核心的人文素養。”王昆欣這樣詮釋國際化工學結合帶來的變化。
在國際化工學結合的帶動下,浙旅職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也在全面推進:在辦學途徑上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手段上全面推廣廣義情景教學,在課程建設上強調中外優質資源共享,在實踐教學上環節注重留學研修并重。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最直接成果體現在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上。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杭州分公司一半的員工,均為浙旅職院歸國的赴日研修生。擁有阿聯酋、美國實習經歷的學生,或留在當地就業,或回國后多被洲際集團、凱悅集團、喜來登集團等國際酒店集團錄用。一些在韓國、烏克蘭交換學習的學生,還拿到了博士學位。據測算,有過境外實習、境外交換學習或中外合作辦學經歷的浙旅職院畢業生,起薪要比普通畢業生高20%。
除了提高學生就業質量,浙旅職院還有一個宏大的愿景,就是要打造“中國服務”品牌。相較于強大的“中國制造”,“中國服務”一直默默無聞。“日本有溫馨真誠的‘日式’服務,瑞士有精準嚴謹的‘瑞士服務’,‘中國服務’是什么?”王昆欣說,“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國人和國際友人無論在哪里,都能享受到國際化水準并充滿中國文化韻味的服務,從酒店、導游一直擴展到所有服務業。”
俞夢喬就是“中國服務”的一個微型樣本。他曾在迪拜帆船酒店擔任過8個月的“行政管家”。他說,當個有心的管家,其實要有很高的水平和觀察力:有的客人喜歡可樂加一片檸檬,有的客人則喜歡無糖可樂,而這些,在客人入住時,都需要管家細心觀察,甚至要依據客人每天起床后被角掀開的方向,判斷客人喜歡睡床的哪一側……俞夢喬每天會把這些客人的習慣錄入電腦。“我要把在迪拜的職業熏陶,用到國內的工作崗位上,讓所有來酒店的客人都能享受到國際頂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