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北師大二附中高一學生洪錫林給自己制訂“充電”計劃,報名了生物大學先修課的他,每天晚上會抽出50分鐘在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平臺上進行課程的學習。“我從小喜歡生物,以后也打算學醫學類專業,所以想利用暑期提前接觸一下大學階段的知識。”洪錫林告訴記者。
大學先修課這一起源于美國的課程,近年來逐漸走入國內中學的課堂。大學先修課,顧名思義,是介于高中與大學之間的課程,旨在幫助學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觸大學課程內容,接受大學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的訓練,為其大學學習乃至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早在2013年,北師大二附中開始先修課程建設的探索。第一階段與北京大學合作,開設了微積分、電磁學、中國通史等5門大學先修課程,采取的是本校教師和北大教授共同完成線下授課的形式。去年起,北師大二附中正式引進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先修課程,首批來自高一年級的144名學生選擇了學術英語、微積分、微觀經濟學等9門課程。學生自主在線上完成課程學習,授課教師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先修課程分為學術志趣、素質拓展、專業導論三種類型,其中已經正式上線的學術志趣類以大學和中學的銜接類課程為主,為中學生培養學術志趣、發展學術能力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據北師大二附中先修課負責人汪燕銘老師介紹,學校把先修課程納入選修課課程體系,學生自愿報名后,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給予是否適合學習的建議,學生可以試聽一個月再決定是否選修。每門先修課都會安排一名本校教師負責日常組織管理和線下答疑輔導。
進入學堂在線先修課程頁面,學生可以隨時觀看教學視頻、下載教學大綱。每門課程都設置了討論區,課程助教隨時在線回答和討論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作為慕課課程,我們把內容分解成10分鐘左右的視頻為基礎的片斷,每個片斷包含一到兩個知識點,每個視頻片段后面往往有一到兩個問題作為課堂練習,每一章節后面有適量的課后作業,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大學物理先修課授課老師、清華大學物理系實驗中心主任張留碗告訴記者。
“由于先修課采取的是在線學習的形式,學生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汪燕銘表示,本校教師會在后臺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數據,督促他們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堅持不懈地學習。
循著這樣的思路,北師大二附中在評價環節的設計上,并不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能否獲得學分的依據,只要學生從頭至尾完成了線上課程的學習,即可獲得相應學分。如果學生通過了線上測試,則可獲得清華大學學堂在線頒發的課程證書。
“在大學先修課的課堂上,學生受到的不是解題技巧上的訓練,不需要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是通過學習和討論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習慣,構建可持續、可擴展的知識結構。”北師大二附中政治教師王麗認為,學完大學先修課會對高中課程形成“俯視”的效果,以微觀經濟學為例,學生掌握了經濟學模型后,就會對高中政治教材里的相關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先修課程讓學生能提前了解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使他們進入大學后游刃有余,為學習更高層次的學科提前打下堅實的基礎。”張留碗認為,先修課程打破了固有學制的界限,是實現人才貫通式培養的一種嘗試。
經過一年大學課程的學習后,對外經貿大學精算學專業大一學生宋媛對先修課的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悟:“先修課程培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文獻閱讀能力,為我開啟學術研究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線性代數的課堂上,宋媛在學術研究上的潛力引起了授課教師的關注,下學期她將進入老師的科研項目團隊。
“學習不是去追求‘作業+考試’的結果,而是一個發展好奇心的過程,是一種發展理性思考的成長經歷。我們希望,有一天學生即使忘卻了為考試而背的所有知識,還可以剩下喜歡獨立思考的習慣、一種充滿發現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在給學生的先修課指導手冊上,汪燕銘寫下這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