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盛夏,來自北京、天津、重慶、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近40所高校的學者,齊聚甘肅省蘭州市,以各自學科的研究背景為基礎,共話中國外語界面研究。
第四屆中國外語界面研究學術研討會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界面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和四川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開幕式上,西北師范大學校領導、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領導及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兼中國外語界面研究會會長、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董洪川教授分別致辭。
主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圍繞“界面研究與跨文化傳播”這一主題,探討界面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界面研究與跨文化人文交流、界面研究與第二語言習得、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法律人才培養(yǎng)、外語學科的發(fā)展定位與歷史任務、中國話語體系及國際話語權、典籍外譯和傳播、新時期外語學科的建設、英漢語漢英自譯策略等宏觀理論和微觀問題。發(fā)言專家包括清華大學陳永國、中國政法大學張法連、中國人民大學王建華、南京師范大學汪少華、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劉麗芬、西北師范大學曹進和高育松、暨南大學趙友斌、四川師范大學孔令翠、首都師范大學賈洪偉、中山大學邵璐、四川外國語大學董洪川和趙永峰、北京外國語大學張威、河北師范大學李正栓、深圳大學張廣奎、華僑大學陳歷明、天水師范學院桑仲剛等18位教授。
文學的界面研究、語言學的界面研究、翻譯的界面研究和語言與文化的界面研究分別是4個分論壇的主題。文學界面研究以《吹小號的天鵝》《橋》《風蕭蕭》與《寒鴉行動》《千萬別把我當人》與《五號屠場》《耶穌的童年》《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等作品為焦點,從人種學、哲學、病理學、比較文學等角度做跨學科的交叉研究。語言學界面研究從體驗哲學、語言哲學、語言類型學、神經(jīng)語言學、構式-框架理論、心理學、社會學、多模態(tài)、遷移理論、社會語言學、跨文化學等角度,探究漢語俗語、英語關系從句、英漢語遷移現(xiàn)象、新聞語篇、英語教學、語感、語音習得、語言景觀、模糊語義等語言問題。翻譯界面研究從漢英語語塊、傳播學、句法學、易學、社會翻譯學、史學等角度,探討機器翻譯、現(xiàn)當代文學傳播與接受的問題與路徑、職業(yè)化翻譯教育、科技英語翻譯、太極翻譯觀、網(wǎng)絡小說的譯介與傳播、《紅樓夢》翻譯、《大地的女兒》英譯、《魯迅小說全集》英譯等話題。語言與文化界面研究從跨文化學、語言學、整合理論、史學、東方主義、認知語言學等視角,探討英漢詞匯中的文化差異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講好中國故事的“第三空間”、中國對外語言文化傳播、晚晴時期海權思想譯介、文化身份建構、中國特色話語權、漢英教育隱喻以及軍事、英語、文化、區(qū)域知識整合教育等問題。
與會專家充分地交流了思想,展現(xiàn)了新時代外語學人對國家需要、自身使命的深刻思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外語人才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專業(yè)能力,更需要在求真與務實中突破專業(yè)與學科的束縛,實現(xiàn)跨界與跨域的轉型發(fā)展,找準定位、明確任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
縱觀第四屆中國外語界面研究學術研討會的發(fā)言內(nèi)容,與會者一致認為本次研討會具有如下特點:(1)主旨發(fā)言范圍廣泛、內(nèi)容豐富,充分地體現(xiàn)了外語界面研究的特征與內(nèi)涵;(2)主旨發(fā)言和分組發(fā)言組織緊湊,專家身赴分組論壇,或點評,或補充相關信息,學術氛圍濃厚;(3)學術之旅與區(qū)域文化博覽融為一體,凸顯了界面現(xiàn)象無處不在之真諦;(4)青壯年學者為主導,突顯青年學者的活力與睿智,整合了青壯年的智慧資源;(5)外語、漢語、民族語等領域的研究融為一體,契合界面研究的宗旨。
由國內(nèi)高校提交承辦申請,經(jīng)研究會組委會成員討論商定,下屆高層論壇交由云南師范大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