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對話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本次對話由江蘇省教育廳、貴州省教育廳、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處共同主辦。對話的主題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重點、路徑與展望”。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出席會議發表主旨演講并主持政府與學校對話環節。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鳴明、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王揚南、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長加托以及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職業院校校長、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共200余人出席了會議,其中東盟國家校長60余人。
沈健在演講中首先介紹了中國經濟和江蘇經濟的最新發展狀況。他表示,總結中國和江蘇經濟成功的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以一流的職業教育支撐了一流的經濟發展。他指出,江蘇高職教育有兩個特點。一是集約化、組織化程度高;二是高職院校國際合作交流參與程度高。2015年,江蘇24所高職院校共招收1000余名外國留學生,其中學歷生比例為64%。江蘇部分高職院校還服務中國和江蘇企業“走出去”的需要,在東盟國家舉辦辦學機構和培訓班。
中國——東盟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職業教育,雙方職業教育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沈健建議,一是進一步發揮多方作用,構建中國和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發展機制,成立中國——東盟職業院校合作聯盟。二是進一步服務企業需求,培養中國和東盟各國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三是進一步加強人才流動,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的人文交流,增加學生交流,加強師資交流和培訓,定期開展雙邊交流活動,并借此共同推進中國與東盟職業教育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