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 喜迎百年華誕 再鑄新的輝煌 ——2011年新年獻辭 ●校長 顧秉林 |
一世紀滄桑砥礪,一百年春華秋實。此時此刻,2010年的余暉散去,2011年的曙光在前!此時此刻,清華正在送走她的第一個百年,邁向新百年的征程!在辭舊迎新、鐘聲回蕩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清華全體同學、教職員工、離退休人員和海內外廣大校友,向長期關心支持清華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
一百年來,清華大學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形成了優良的精神傳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一代代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涌現出眾多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為中國社會進步和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大學之道”,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正在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大學之道,育人為本。一年來,以“清華新百年人才培養的使命與戰略”為主題的第23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順利舉行,全校師生就推動辦學優勢轉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進一步取得共識。“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以及多項教育教學改革措施相繼實施。招生工作大力推進多元評價、兼顧拔尖與公平,生源質量進一步提高。就業畢業生中,超過80%選擇到國家重要行業和領域建功立業。外國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外國研究生在學規模居全國高校首位。
大學之道,學術為魂。一年來,我校積極面向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高水平研究。成立全球變化研究院、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與麻省理工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成立“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為清華長庚醫院順利奠基,特別是對12個學科領域進行了國際學科評估。我校承擔的嫦娥二號LDPC技術研發任務獲得表彰,與二灘水電公司合建的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腦起搏器”首例臨床試驗成功,在《自然》等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21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我校還先后舉辦了伯克利-清華周、東京大學-清華周等,國際學術影響力不斷增強。
大學之道,大師為先。一年來,我校繼續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已有38名海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又有19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總人數居全國高校榜首。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榮獲沃爾夫獎,并在我校成功舉辦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我校還有多位教授分別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求是杰出科學家獎和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等獎項。
大學之道,責任為重。一年來,我校積極服務社會。以科研成果和藝術設計助力上海世博會;發揮專業特長援助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重建;與臺灣大學生共赴四川震區義務支教;新設地方教育扶貧站點273個,培訓中小學教師和基層干部等21萬人次。我校還積極倡導節能減排和低碳校園生活,采取科學有效措施,加強綠色大學建設,被《福布斯》雜志評為14所“全球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
2011年,我們將迎來清華大學百年華誕。從99周年校慶開始的“百年校慶年”,以“躋身世界一流,服務國家社會”為主題,已經舉辦了一系列學術、文化、公益和慶祝活動。目前,一場場高水平的學術活動陸續舉行,一系列百年校慶出版物相繼面世,新清華學堂、校史館、音樂廳、文科圖書館等百年校慶建設工程進展順利。
百年校慶是我校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下,我們要總結凝練百年來的辦學經驗,繼承弘揚清華的優良傳統,共同謀劃未來的發展藍圖,進一步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積極探索現代大學制度和大學文化,提升水平,擴大影響,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鑄新的輝煌,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