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成人而言,寶寶的行為模式很“古怪”,很難理解;然而我們必須去“理解”并采取正確的對待方式,才能促進寶寶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避免耽誤和傷害。

都說孩子的世界我們不懂,最近小編收到不少媽咪的來信,都和小編訴說自家寶貝的一些“怪異行為”,要搞定寶貝這些怪異行為,首先我們就要分析它出現的原因,然后見招拆招!
寶寶怪異行為之一:寶寶特別喜歡跟別人親熱
2歲的思思只要一見到鄰居家5歲的男孩兒就非要上去親人家,弄得人家滿臉濕乎乎的,人家總是躲閃,她卻一點都看不出來。媽媽心里很不好意思,也很困惑,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行為分析:
有些孩子天生情感需要特別強烈,有的孩子把愛藏在心里,有的孩子喜歡熱烈地表現出來,這樣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愛有了寄托。喜歡和人親熱,這只是小家伙表示喜愛的唯一方式。孩子還太小,她還無法讀懂別人的身體語言,意識不到小朋友并不喜歡這樣。
父母對策:
告訴孩子一些其他問候朋友和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也可以親身示范。比如,在鄰居過生日的時候送張小卡片,或者是自己種的一盆花。
寶寶怪異行為之二:寶寶特別喜歡引人注意
毛毛的媽媽反映毛毛最近特別不聽話,如果父母在一邊說話,稍不注意他,他就大聲喊叫,再不理他就摔東西。家里來客人時毛毛似乎想“獨占”客人,經常圍攻著客人說這說那,弄得媽媽很不好意思,覺得這樣對客人不禮貌。平時父母都很忙,好不容易放松時跟朋友聚一下,還不夠毛毛搗亂的。
行為分析:
喜歡別人的注意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反應。隨著孩子感知覺的迅速提高,其表現欲不斷增強,他們最不愿意被成人“冷落”。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除盡力滿足孩子生活需求外,很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足夠關注。
有時孩子要求爸爸媽媽陪他坐一會兒,講個故事,家長卻說沒工夫,于是孩子通過各種方法,如不聽話,甚至哭鬧、毀壞東西來達到目的。因此,雖然被家長責斥、處罰,但卻感覺到終歸理睬他了。也正因為家長是在孩子做出不良行為表現時才給予注意,所以逐步形成孩子不良行為的心理和行為定式,其不良行為不斷出現,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