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數學能力其實都建立在思維和解題方面上,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其中我們常說的幾何知識(圖形知識)只有在小學打好基礎到了初中才不會頭疼,而行程和工程間問題在初中所對應的知識點對應的就是變量、方程和函數的相關應用題。
可見,對于小學數學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會影響那么深,更有一些家長認為初中才是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關鍵時期,殊不知初中的成績會受到小學學習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學習習慣。
今天我們有請到秦學教育精英數學團隊的陳燕老師給大家講講小學數學基礎該如何抓,一些數學的學習習慣改怎樣去養成,讓我們的還在看見數學這門課程不再是一頭霧水或者無從下手了。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同一個教室聽同一個老師上課,卻有不同的學習效果。當然,這有人與人之間天賦的差異,但許多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陳燕老師針對這種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能有所幫助。
1.上課到怎么聽?
課堂是學習新知識的第一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堂課只有45分鐘,很有可能前5到10分鐘是回顧上節課所教授的內容,課中老師更多地是講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如果不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思維的連續性、解題思路的連貫性都會受到破壞,造成對新知識的一知半解,所以,對記筆記有“執念”的學生,在老師講到重點或難點的時候一定要放下筆,專心聽老師講解內容,實在來不及了課后找別的同學去補充下,當堂的內容一定要當堂消化,盡量不要出現隔夜問題這種現象。
2、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和解題思路
有些孩子在其他人發言的時候,認為自己會了,就不聽了;還有些孩子自己有不同想法,在別人發言沒結束的時候思想開了小差或議論、插嘴。其實,同樣一道題,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告訴孩子別人的想法也許比你的更好,因此要認真傾聽;即使別人的想法不正確,也應該認真傾聽,最起碼你能知道他錯在哪里,也許這正是大家都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應該共同注意。所以,一定要重視別人的發言。傾聽,對孩子也是一種提高。
3、對課堂內容要做好復習和預習工作
其實數學也是可以分板塊和知識點的,每個知識點都有它自己的體系和解題方法,然而把每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就是我們所謂的綜合題了,看似很難,但是如果能把題目中所出現的知識點全部盡數掌握完后再逐一攻破,你就會發現這類題也不是很難,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點網絡就需要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項功課了,課上對于老師講授的新知識能夠迅速銜接融合,課下對于老知識點穩固加強,對知識點全面把握是非常有幫助的。
4、家長對作業不要“大包大攬”
每次課后,趁熱打鐵,把老師上課時強調的每個環節都回憶一遍,然后再做課后習題。上課聽懂了,不等于掌握了,通過作業,孩子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重組、練習,把老師傳授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本領。作業不僅要認真對待,還要努力思考巧妙的方法,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這是學習數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另外,孩子做題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提示性指點,但不要“大包大攬”。第一,這樣下去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自己不愛動腦筋;第二,老師講授的解題方法和家長講的可能有很大差別,應該讓孩子盡量用老師傳授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練習提高的目的。
5、準備錯題本和題目分類本
很多孩子都馬虎,但有些馬虎其實是同學對知識點理解不清晰造成的,這類的題目一定要記錄下來。還有的是出題者故意設計的陷阱,這也可以記錄下來,定時復習,久了之后很多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和錯題本一樣,專門記錄孩子做過的試題,分類指的是將做過的試題分為幾大類,一類是極其簡單,一看就會的。一類是有一定難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還有一類就是難度很大,需要綜合運用很多知識并進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兩類都應該是記錄重點。在對試題分類的過程中孩子。
陳艷,2010年在西安經發學校擔任學科教師,后來擔任數學學科教研講師,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總結,經過考核被市教育局評委優秀教育工作者,并于2013年榮獲特級教師稱號,期間,所帶班級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2015年被秦學教育集團特聘為小學數學學科教研組學科帶頭人一職。曾先后多次參與西安小升初出題,同時擔任春芽杯競賽高級評委一職,主要從事小升初數學研究、多元化授課、數學教育與素質培養等前沿化教育工作,對小學數學科目有著全面的了解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