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江職業學院動漫專業畢業展上,《震魔曲》《武魂2》《大唐無雙》《千島物語》等20多個大型知名項目尤為“吸睛”,被譽為“最玄奇的畢業展”。
師生能夠做出高水平項目,得益于近年來長江職院對傳統的教研室進行組織結構和功能重構,成立集教研室、實訓室、工作室功能為一體的專業教訓中心,從最基層組織上保證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
“基因重組”助力微觀教學組織良性循環
在長江職院,全校以水晶石、李昱谷等命名的實訓室、設計室有數十個。這些在4年前大多是不存在的。這被同行稱之為“大手筆”的行動,是學校對高職教育反思后,重組微觀教學組織的結果。
校長田巨平說,教研室是高職院校最基層的微觀教學組織,決定了教學的基礎。而多數高職院校的教研室,延續了本科高校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模式,研究多過教學和實訓,導致高職教育從基礎設計上難以適應發展需要。
長江職院打破教研室“獨尊”的局面,為每個專業設計了教研室、實訓室、工作室“三位一體”的教訓中心。教研室負責理論教學、教研教改和本專業教師管理;實訓室組織專門性的技術技能實訓;工作室設計崗位,開展綜合性技能培養。三者在操作上獨當一面,教訓中心將三方融為一體,避免了孤軍奮戰帶來的教學癥結。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說,高職改革存在上級行政要求改變,而學校還沒有想到成熟辦法,往往只能敷衍。長江職院拋棄了從環境、硬件來改變的做法,為微觀教學組織注入“染色體”,為以后的改革占領了制度上的主動。
項目化實戰培養拔尖人才
7月3日,長江職院動漫設計專業舉行本學期“渲奇班”校企共建核心課程最后一次研討會。教學督導周曉瑩、教研室主任楊淑就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武漢渲奇科技有限公司6名兼職教師展開討論交流,企業骨干教師現場修訂課程標準。每周五下午,類似的活動都會如期開展,內容多是探討校企教學問題。
長江職院對人才培養實行項目化教學,企業全程參與課程開發與執行,三分之一的專業課約10門課,教材不是隨便挑一本書,而是結合學校教學經驗和企業實際需要編著教材。
新編教材不是從某門課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說起,而是一系列項目。比如,《版面編排設計》教材有6個項目模塊,分為版面構成、印刷設計、編排應用等,教師講教學和應用中必不可少的理論部分,其他理論知識則需要學生跟著教師和企業人員邊實踐邊學習。
項目化的教材和課程體現了學校人才培養方法的轉變,即讓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學校先后將深圳數虎圖像等公司引入,由企業拿案例授課。學生在企業做項目,每人每月像員工一樣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獎勵。
黨委書記李永健說,此舉可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軟件關,項目化能讓學生學到最核心的技術;二是解決高校教學里涉及較少的企業流程和團隊協作問題,幫助學生提前打通“最后一公里”。近3年,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66項。
多方檢驗為教學質量穿上“安全衣”
專業教訓中心的建立,催生了多方檢驗功能。工作室和實訓室的運行,教研室需要協同配合,從而推動教師在教學和實訓上傾注更多精力。學校對教研室、實訓室、工作室進行工作計量考核,每人的工作業績一目了然。
教師怎么上課,能不能上好課,是檢驗的關鍵內容。長江職院要求企業和教師教給學生的除了軟件技術,還要有學科內涵。比如,動漫中的人物塑造,企業需要引導學生怎么抓到動作的節奏感,找到設計和學習的突破口。
學生也需要檢驗。學生在全真崗位環境中按照企業的質量標準做項目,不能勝任將面臨淘汰,這要求學生只能通過勤學來增強技能。
在選擇企業和教師方面,學校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是需要有教育情懷的。藝術學院之前約見了幾家公司,發現對方不懂教學理念,就婉言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