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趙萱,霍懋征女兒。從事中學教育工作50年,歷任北京市156中學校長、書記,北京市西城區區委委員、政協委員,教育部、財政部“義教工程”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教育部重點課題《霍懋征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課題組組長,長期從事霍懋征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北京市首批校長高研班學員,多次榮獲各種榮譽稱號,被評為西城區模范校長,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發表多篇論文、專著。
張小武,《教育》雜志原資深記者,《人物》雜志原執行主編。長期從事教育、文化領域采編報道工作,至今已在各類相關媒體發表文章30余萬字。創作小說《蝴蝶飛不過滄海》、《那些和青春無關的往事》等。多次采訪、接觸霍懋征老師,對其教師職業生涯、教育教學思想和藝術有一定研究。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驕傲——霍懋征和她的學生們》簡介
2010年2月霍懋征老師去世后,溫家寶總理和劉延東國務委員親赴八寶山送別,教育部向全國教育系統發出了向霍懋征學習的通知。為了滿足廣大教
該書由語文出版社出版,全書26萬字,定價38元,新華書店和中國圖書網、卓越網等有售。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驕傲
-----霍懋征和她的學生們
充滿樂趣的數學課堂
小波所在的班是十年一貫制實驗班,在霍老師接班前比較亂,有時學生鬧得老師上不了課,學校的教導主任還要來維持秩序。這樣的環境根本沒法學習,很多同學都萌生了轉學的念頭。后來,學校讓霍老師來當班主任,情況一下子就變了。
霍老師的課講得非常精彩,她語言精練、簡單易懂,按照由淺入深的規律,一般在上課后的十幾分鐘內就把整堂課的內容講清了。她說話語氣和藹,極具親和力,眼睛能敏銳觀察到每個學生的表情,似乎能看懂學生的所有心思。她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講課的進度,既能滿足理解力強的學生求知欲,又能讓沒聽懂的學生跟上進度,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霍老師教學功力深厚,她的板書娟秀工整,速度也快,而且能邊寫邊講解,引導學生跟著她的板書思路思考問題。她在畫圖方面有絕活兒,畫線不用尺子,但是畫出來的線筆直,嘴里剛說完分成幾等份,線段已被均勻地分出來了,學生們都覺得很神奇,對她也產生了崇拜感,覺得她很“厲害”。
在霍老師的數學課上,小波覺得有兩點非常受用,一是反復驗算,二是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用一節課的三分之一時間把內容講完后,她就把時間交給學生,和學生一起解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反過來驗算,且要求學生一道題做完后必須檢查三遍。這提高了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還培養了學生做事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條條大路通羅馬,霍老師認為,書上的方法和老師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思維活躍,往往能在不經意間找出更好的解題方法,所以她特別鼓勵學生獨辟蹊徑,用多種方法解題。在她的鼓勵下,學生積極思考,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課堂氣氛活躍,就連平時淘氣的學生也不顧上搗亂了。很快,課堂秩序有了根本好轉,學生個個都爭取進步,沒過多久這個班就成了優秀班。
學期末選完“三好學生”后,霍老師讓所有沒有得“三好學生”獎狀的同學站了起來,并對大家說,看看哪些同學平時勞動好,紀律好,或者學習好。她讓大家選出這幾方面的好學生,也給他們發獎狀。
聽到這個消息,同學們興奮極了,尤其是那些沒得獎狀的同學。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爭著表揚其他同學,當然,也有表揚自己的。這時小波卻低下了頭,她覺得自己這“三好”都夠不上——其實她學習不錯,英語口試還滿分呢,不過可惜的是筆試沒考好,才剛剛及格。小波想,自己這回可能什么獎都得不了了。正在難過呢,霍老師看見了她,笑著說:“小波很多門功課都學得很好,咱們是不是給她發個學習好的獎狀呀?”
霍老師提議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了小波的表現,覺得應該給她發一個“學習好”的獎狀,就這樣,小波在小學第一次得了獎狀。評完獎,霍老師建議大家自己動手制作獎狀,同學們都覺得很新鮮,紛紛動手參與,很快一張張像模像樣的獎狀就發到了學生手里,大家甭提多高興了。
霍老師還認真給每個學生寫畢業鑒定,以此鼓勵他們。四十多年過去了,小波還記得,霍老師給她寫的鑒定的第一句是“天真活潑,愛幫助人”。小波說這句話是對她的肯定,“對我一生都很重要”。
霍老師經常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為了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她領學生到老紅軍羅爺爺家,請他給學生講克服困難的故事。學生看到羅爺爺兩條腿都沒有了,只能用手抓著兩塊木頭撐著地走路,可還能每天辛勤地工作,都深受感動。為了使學生養成關心他人的品質,霍老師還請兒童教育家孫敬修爺爺到班上給學生講故事。小波記得孫爺爺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小人拉胡琴,一個笑著,一個皺著眉頭。他說對同學們說,“看,第一個小孩拉得多好聽,可是為什么第二個小孩皺著眉頭拉得不好聽呢?因為他拉得是‘茲咕茲’,也就是‘自顧自’——自己只顧自己當然不好了”。
霍老師善于用身邊的小事教育學生。一次,霍老師端著一個裝著石榴粒的玻璃杯走進教室,發給學生每人十幾粒石榴,然后看著學生們一邊吃一邊講:“全校每個同學都分到了同樣多的石榴粒。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同學們面面相覷,霍老師接著說:“是因為盡管同學們每天都從學校門口那幾棵沒人看管的石榴樹前經過,但從來沒有一個同學摘過樹上的果子,所以現在大家才能分享到自己愛護的石榴。咱們的國家也一樣,如果大家都愛護她、建設她,她就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強。”
如果發現學生做錯事情,霍老師會給他們機會改正,而不是懲罰。小波當時和班上很多同學一樣,喜歡養蠶。由于想多養,就把自己的蠶偷偷放到了學校美術教室的窗臺和架子上。這事不知怎么的讓霍老師知道了,一天,霍老師找到她,微笑著說,“咱們學校只有一個美術教室,全校同學都在那兒上課。可現在同學們上課不能集中精力了,總是去看你的蠶。你看這該怎么辦呢?”小波告訴老師,既然影響到其他同學上課,自己就應該把蠶拿回家。霍老師點點頭,說她做得很對。
高興地把蠶拿回了家,可是小波爸爸又不讓她養了,讓她扔掉。她舍不得,索性就把蠶藏到了衣柜里。結果這事被爸爸發現了,他寫信給霍老師,說她撒謊,應該懲罰,最好罰她不能去機場參加歡迎外賓的活動。下課后,霍老師把小波叫到一邊,笑呵呵地對她說,有事要和父母商量,別瞞著,并且告訴她老師不想懲罰,還是如愿讓她去機場參加了活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