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最牛班主任”是如何練成的
“我覺得,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這樣的成績”指的是他帶的這個班級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的成績:在這個59人的班級中,學生分數全部在600分以上,其中最高690分,最低604分,有4人在680分以上,云南全省理科前10名有3人。如果按規定加上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得的20分,這個班級將有兩個學生的分數達到了700分以上。需要說明的是,云南高考的滿分和全國絕大多數地方一樣,都是750分。
在互聯網上,這個班級被稱為“史上最牛高考班”,劉云生也因此被稱為“史上最牛班主任”。和“史上最牛高考班是如何練成的”這個問題一樣,現在人們又在紛紛關注:史上最牛班主任是如何練成的?
“你眼紅還是怎么了”
劉云生也在等待,不過他的等待比他的學生理性很多,也坦然很多。劉云生在班主任這個位置上干了13年,班主任工作是劉云生教師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44歲的他是曲靖本地人,給學生的印象是個子不高,戴著眼鏡,兩眼充滿智慧。1983年,他從曲靖師專畢業,至今已當了25年教師。期間,因為學歷不高,他在云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進修了本科,后來一直教生物課。
2002年,他調入了曲靖市最好的中學——曲靖一中。高中生物課是從高二開始的,在進入曲靖一中后,他在教生物的同時,還當班主任。算起來,加上今年這一屆,他在這個學校已連續當了3屆畢業班的班主任,連續六年都在為學生的高考操心。
“全部600分以上!”這樣的結果讓他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盡管07屆的時候,他參與教學的一個班級只有兩名學生沒上600分,盡管06屆的時候,曲靖一中有個班級只有1名學生沒有上600分。
當晚,消息就在互聯網上傳開了,有好事者借用近來媒體慣常的稱謂,用“史上最牛”的定語對這個班級進行了修飾,“史上最牛高考班”誕生了。
驚嘆隨之而來,質疑隨之而來,甚至揭秘也隨之而來,有人甚至聲稱自己就是曲靖一中的學生,發帖說“史上最牛高考班”的背后有“黑幕”,但這個帖子很快就遭到圍攻,拍磚的常用語是:人家考得好,你眼紅還是怎么了?
比中五百萬大獎還難
網上的熱炒讓劉云生感到了壓力,在他眼里,高考分數并不能說明一切:“你說什么才算最牛呢?僅僅是因為分數嗎?”的確,分數并不能代表一切,高考分數也不例外。在他看來,在擔任高三理科18班班主任兩年的時間里,分數或者說高考分數,一直都不是他強調的重點。甚至在高考前的幾個星期,他還給學生安排和學習無關的活動。
但分數是現實的,這點他并不否認,分數起碼能讓他的學生考上理想的大學。況且,網上對“史上最牛高考班”的熱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分數,更何況,將他稱為“史上最牛班主任”也是以分數為依據的——盡管他對這種稱謂很不以為然。
云南高考填報志愿是分數公布后進行的,這對18班的學生來說,不啻是另一個福音。盡管全國重點高校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一直很高,但600分以上無論如何都是可以考上重點大學的。不出所料,幾天后,云南普通高考錄取分數線公布,理工類一本530分。
填報志愿是在劉云生的指導下進行的,但這種指導更多的是名義上的,他只給學生提建議,盡量報考“985”高校——這是
截止
這樣的錄取結果讓劉云生感到欣慰,但讓他更欣慰的是,接到高考錄取通知書后,學生紛紛打電話過來,向他表示感謝。電話里,學生個個激動不已,除了各種感謝的話,最多的就是回憶在這個班級和他一起經歷過的往事了。這勾起了他的思緒,兩年來的時光仿佛演電影一樣在他眼前搖晃。
高三理科18班的青春檔案
2006年秋季曲靖一中的開學典禮上,劉云生被當場告知擔任高二理科18班的班主任。之前沒有任何征兆,這讓他感到突然,按他的想法,接手一個新班前,先要對這個班級了解一下,尤其是對即將參加高考的班級。但學校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接到任命后,他“赴任”了。
學校將這個班級定名為“奧賽班”,想把那些對數學、物理等科的奧林匹克競賽感興趣并有基礎的學生編在一個班里,在全校范圍挑選優秀老師對他們進行輔導,以期在奧賽中取得好成績。
這個班從一開始就不一般,不僅學生底子好,而且
班主任這個角色比生物課老師的角色難當得多。不過,當過多年班主任的劉云生積累了一套運用自如的班級管理方法,這讓他在面對這個“聰明學生云集的班級”時顯得得心應手。
曲靖一中有個獨特的做法,就是給每個學生建立詳細的檔案。校長李晶在接受其它媒體采訪時,曾說道:“針對每個同學,我們都有詳細的檔案,包括他在學校圖書館讀過哪些書、做過怎樣的讀書筆記,我們都有記錄。”
劉云生是這種做法的代表。剛當班主任時,他就給學生建檔案。檔案建立的前提是了解學生。一開始,他就讓學生逐個站在當講臺上介紹自己,并利用這種機會仔細觀察,記下學生的點點滴滴。在此前提下,他對學生進行了有意識的談話,談話的范圍很廣,目的是借此了解學生的內心,將此和學生的外在聯系起來,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這些情況,為他以后的班級管理奠定了基礎。
劉云生在給學生建檔案的同時,還給班級建了檔案,這讓他對高二理科18班的情況了然于胸。班級檔案顯示,這個由59名學生組成的班級中,女生18名,男生41名,來自農村的學生45名,貧困生27名,住校生36名,走讀生23名,獨生子女37名,性格非常內向的6名,復讀生2名。
學生的興趣也五花八門,有喜歡文藝的,有喜歡體育的,還有喜歡睡覺,甚至把睡覺當成一種習慣的。但沒有一位學生的興趣是學習和念書的。
把班干工作進行到底
一個人管理59個人是有難度的,要想使班級工作井井有條,班委會的作用是少不了的。重視班干部的作用是劉云生一貫的做法,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他們來自于學生群體,對班級的情況更了解,也更容易和學生接觸,由他們管理班級的效果,比班主任直接插手好得多。
很多高中都存在班主任不重視班干部的現象,尤其是在高二或高三的時候。原因很簡單,擔心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在日常的班務工作中耗費精力,影響學習。但在劉云生看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學生擔任班干部是對他們組織和協調能力的鍛煉,這種能力的作用短時期可能不會顯現,但長期看,這種能力對他們人生發展和事業規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甚至認為當班干部的這些學生經過歷練,在高考中也照樣是佼佼者,前提是班主任要在他們的工作和學習中找到一個結合點,“凡事不能偏頗,讓學生一頭扎在書堆里是不行的,但讓學生光搞班務工作也不行,要平衡一下,這樣才能得到發展。”
劉云生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他學生的錄取情況證明了這一點,在這次高考錄取中,高三理科18班有5個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兩人被北京大學錄取,其中班干部有5個,分別是班長管鳳儀,副班長王宇,學習委員馮祥,生活委員陳升偉,體育委員竇士程。這5人中有3人參加了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試,劉云生認為他們能通過面試,說明他們擔任班干鍛煉出來的能力得到了面試專家委員會的認可。
身教勝言教
2006年11月,曲靖一中組織了全校的期中考試,因為高二理科18班是“奧賽班”,全校很多師生都對它給予了關注,想通過這次“真刀實槍”的檢驗,看看這個班級的真面目。劉云生也有些擔心,畢竟這是這個班組建以來的首次“大考”,考好了都好,萬一考不好,那就麻煩了。
重重關注下,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壓力就是動力——但這之間還需要轉化的過程,一旦壓力沒有轉化成動力,它就會尋找發泄口,這往往有沖動的因素在里面,如果處理不當,結果不堪設想。
考試如期進行,成績也如期公布,但卻沒有如劉云生期待的好——這個班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奔著奧賽來的,理科成績明顯優于其它班級,但文科成績一般。更出乎他意料的是,有幾個本應考出好成績的學生考砸了。
導火線由此引發。當天晚上放學后,幾個考砸的學生沒有離開。趁著夜色,他們將教室的電燈全部卸了,并悄悄拿走。第二天上課時,教室黑洞洞的,學生都聚集在門外,班干也束手無措,只好等著他來處理。
他處理的結果是“無動于衷”——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他從學校借來了工具,把班上大多數男生找來,幫他支起了高高的凳子,個子不高的他費了很大力氣才爬上去,將電燈裝好。現場一些敏感的學生仿若《背影》里的看到父親辛苦爬上月臺買橘子的朱自清,內心被深深觸動,一次沒有任何言語的教育就此完成。
劉云生是故意“表演”給學生看的。他本可以去學校找電工來裝電燈,他本可以找班里的男生去裝電燈,但他覺得那樣學生的感覺就沒有他去裝電燈強烈了。他去裝電燈,最重要的就是告訴學生:班主任替你們把問題解決了,你們要好自為之。
上網也有硬道理
很多班主任視學生上網為洪水猛獸,不是“圍追”就是“堵截”,或者干脆禁止。殊不知,網絡已經成為現在社會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他對學生的重要性已遠不限于聊天和打游戲了,按劉云生的話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將熟練運用網絡確定為現代人的一個基本特征了,如果不讓學生上網,那不是培養現代文盲嗎?”
在對待學生上網的問題上,劉云生的做法是找出學生上網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將網絡當作工具運用的,那就支持,如果是沉迷其中的,那就堅決禁止。他特別指出的是,學生在網上適當打游戲或通過其它方式娛樂一下是不應被禁止的,原因是“復習備戰高考的過程太辛苦了,學生適當在網上放松一下是應該的。”
但有些時候,學生上網的原因遠比他預料的復雜,他印象中,比較深的是一個關于18班學生俞興 的事情。
俞興是比較喜歡上網的學生。高二下學期每逢周末,俞興 就去網吧,通常是泡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他從來不泡通宵,原因是劉云生喜歡查宿舍,他擔心被抓。
一次偶然,劉云生知道了俞興 喜歡上網的事。其時高考的硝煙已經漸濃,但俞興 還沉浸在網絡中。
多方了解,劉云生搞清了俞興 上網的原因:其父親出了車禍,脊椎骨斷了,失去了勞動能力。父親是家里的唯一支柱,出事后,俞興 甚感前途渺茫,覺得高中混過去算了,對參加高考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心思放在了網絡上。
劉云生去了俞興 家,和他親人談,把他家里的農活協調好,并給他確定了上學費用的來源,解除了俞興 的后顧之憂,把他心思收了回來,使其轉入了正常的學習狀態。
學習保然好榜樣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個性強烈,不受約束,要想管好他們,讓他們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要把他們組成一個整體,為同一個目標奮斗。
班級就是一個整體——但只是外在的整體,必須找到一種力量,把他們內在地凝結在一起。高二理科18班組建后,劉云生一直在為找到一種內在的凝聚力發愁——直到他聽說了保然的事情。
保然高一患了罕見骨病,按醫生的說法,保然可能要遺憾終生。但保然高一的班主任告訴劉云生,這個學生在住了兩個月的院知道自己的病還有轉機的消息后,主動提出配合醫生做恢復訓練。
恢復訓練的痛苦是常人無法忍受的,當了他的班主任后,劉云生曾到保然家去看過一次,發現即使很痛苦,保然也咬牙挺著,直到每天一次的恢復訓練完成為止。更讓劉云生驚訝的是,雖然病情嚴重,但他的學習成績從來沒有落下,高二期中考試的時候,他還考出了好成績。
保然的病班上很多學生都知道,但被其精神感動的并不多,是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顧及到他,偶爾只是簡單問一下,安慰幾句。
劉云生決定將保然的事情公布出來,讓大家向他學習,畢竟,這是自己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很鮮活,也很具說服力。結果超出了劉云生的預料,保然的事情傳開后,班里絕大多數同學都受到了震動,很多同學甚至說保然就是18班的保爾,從他身上看到了全班“打贏高考這場硬仗”的希望。
榜樣豎起來了,學習榜樣的活動也實實在在開展著。
“歌舞升平”的高考班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高二理科18班變成高三理科18班了。
劉云生也隨著這個班級變,不過他變的不是名字,而是班級管理的方式。
劉云生在班級管理中是個喜歡“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比如別人不重視高考班的班干部工作,他重視,別人在管理高考班的時候往往是“先寬后嚴”——即高一高二寬松,高三搞題海戰,嚴的不得了,而他則相反,先嚴后寬,按他的話說就是“高一高二嚴格管理,高三放羊吃草”。
這樣做是源于他這幾年帶高考班總結出來的經驗。他是教生物的,對學生的生理反應很敏感,他說在高三復習的時候,他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高原反應”——和生物學上的高原反應相似,具體表現就是比較壓抑,比較苦悶。他說出現這種狀況和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關系,高考對很多學生而言不亞于一次長跑比賽,在快達到終點的時候,學生都覺得應該沖刺,應該“畢其功于一役”,但從他帶的幾屆高考班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高考的內容前兩年就基本學完了,如果在前兩年學習的過程中嚴格一些,注意成效,高三來臨時完全可以輕松備戰,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他認為那種在高一高二“放羊吃草”、高三“收緊羊圈”、把希望都寄托在高考復習上的做法很不足取,畢竟高考不是高三的考試,高考是高中三年的考試,只注重一年的學習成效而忽視前兩年無疑是舍本逐末的。
這種班級管理經驗在18班得到了充分運用。高二一年,他采取形式多樣的做法提高18班學生的學習成效:他安排學習委員每周按時組織學習論壇,邀請各科課代表為中心發言人,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討;讓班委帶頭在教室里建立貼吧,讓大家就學習中感興趣的話題在上面貼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做法不僅提高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更使他們養成了交流溝通的習慣,在學習和成長方面都大有裨益。
但高二的“嚴格管理”并不是把學生都束縛在學習上,很多時候,他主動提建議讓班委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并給學生提供發展自己特長的機會,讓他們從繁重的學業中解脫出來,放飛自己的青春和夢想。
在劉云生的支持下,高三理科18班的排球隊曾多次在學校的排球賽中取得好成績,周末學生自發組織排演英語話劇,每逢節假日舉行簡單但富有青春氣息的文藝晚會,很多學生經常在晚會上一展歌喉。不僅如此,一些學生甚至能自彈自唱。
這些活動讓學生的特長得到了發展,比如班長管風儀,她的小提琴過了7級,學生丁素真的鋼琴過了8級,學生邱月鋼琴過了9級,副班長王宇小號過了8級。在填報高考志愿的時候,很多學生填報了建筑學專業,原因是他們喜歡美術,而這也是在高中階段培養的興趣。
幸運從瓶子里飛了出來
《團結就是力量》是劉云生學生時代經常唱的一首歌。但對這首歌最深刻的認識還是在他當高三班主任的這幾年。
優秀的老師也需要團結起來,否則
高三一開始,他還讓18班班委組織全班學生做了一個“幸運瓶”。在學生自己最喜歡顏色的紙上,他讓學生把自己高考的心愿寫在了上面,然后把寫滿心愿的紙做成紙鶴,裝在一個漂亮的瓶子里,取名曰“幸運瓶”。
幸運瓶是劉云生的一個浪漫的想法,他覺得高考壓力太大了,有必要給學生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在潛意識里感受到,他們是可以成功的。再者,把59個學生的心愿放在一起,就意味著這些心愿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心愿——高三理科18班的心愿,這個心愿就是都要考出好成績,不讓一個人掉隊。
幸運瓶還有一個作用是劉云生沒有告訴學生們的,直到高考結束后他們才知道,除了覺得他們的班主任“詭計多端”外,更多的是被他細致入微的關愛感動。把幸運瓶做的異常漂亮并放在講臺上最顯眼的地方是劉云生故意的,甚至他還悄悄告訴其他
幸運之神從瓶子里飛了出來,最終給他們帶來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