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國家中職示范校建設巡禮

做中學、學中做

信息化教學大賽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的指導方針。中職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是提升辦學實力,加強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促進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有力舉措。
她,是一所有著近80年歷史的老牌名校,更是一所正在跨越發展的品牌強校;
她,歷經建校之初的艱苦創業,改革開放后的發展壯大,幾經改制合并后實現一次次華麗轉身;
她,辦學理念創新,管理精細規范,育人質量高,就業渠道暢,核心競爭力強;
她,獲獎無數:湖北省中職示范學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第九屆中職學!拔拿黠L采”競賽全國決賽組織獎……2012年,學校又被列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建設計劃項目單位。
她,就是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
示范校建設兩年來,學校緊抓機遇,銳意改革,以中職示范校建設為主線,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為方針,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推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
理念為王 思路決定出路
學校領導深知,教育信息化是實現學校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只有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才能實現教育教學、教育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所以,示范校建設一開始,學校領導班子就果斷作出了“高標準構建數字化平臺,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促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決策。并把著力點放在教學和管理上,以師生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師生為根本,通過信息化建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改變考核評價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終為師生學習和研究提供便利。學校先后投入350萬元完成了網絡的升級改造以及中心機房建設,安裝了40個電子白板(一體機)教室,教師人手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實現了信息化終端遍布校園,有線和無線雙網全面覆蓋校園;建成了完整統一、技術先進并覆蓋全面、應用深入、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校園網絡系統及數字資源平臺,實現了虛擬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
先行的理念、較高的硬件配置,為學校教育信息化轉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搭建平臺 助推人才成長
教育信息化轉型,最難的還是軟件的提升。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首先緊緊抓住每一個培訓機會,先后派出30多人次到云南、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參加國家教育信息化各類培訓。多次邀請北京點威、中唐方德等相關技術專家來校對老師們進行電子白板(一體機)信息化教學設備及教學資源平臺的使用、信息化教學改革等培訓;邀請高教社兼職專家張偉老師、南華大學李建月教授、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劉曉歡教授等來校進行課堂模式改革和職業精神研究的培訓,參訓教師達600余人次。各類培訓開闊了老師們的眼界、拓寬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思路。通過培訓,老師們學會了自主開發精品課程、動漫微課、電子教材……學校的教學資源庫一天天飽滿起來,老師們的課堂一天天鮮活起來。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轉型,各種喜訊紛至沓來,學校派出近40名教師參加國家或省級信息化教學大賽,獲獎率達90%。2014年10月25日,在宜都市職教中心舉辦的宜昌市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中,學校派出11位教師參賽,6位獲得一等獎(占一等獎總數的46%),5位獲得二等獎。剛剛結束的省級技能大賽又傳來喜訊,學校教師輔導的4名選手均獲一二三等獎。可以說,每一次競賽就是老師們的一次升華,從備課、教學設計、制作課件到聽評課、錄課……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團隊的才智。教育的信息化,讓教師得到更好發展,讓學生得以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示范引領 促進教育現代化
2014年8月19日,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作為“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高峰論壇”的參觀現場,共接待了來自全國73所中職學校的189位領導和老師,9-10月,又先后接待了棗陽、宜昌、長陽、秭歸等10多所中職學校的100多位教育同仁來校參觀學習。大家在參觀了學校機加、電子、計算機等實訓實習基地、張豐云工作室、數字化實訓工廠等硬件設施后,對學校信息化建設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無不嘖嘖稱道。
登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對于宜都市職業教育中心而言,改革的道路,只是剛剛開始。精彩,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