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白池溝中心小學校長 趙春東
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在校生631人,其中住宿生560人。過去,學生周一到校,周五回家。因此,周一家長都會給孩子拿很多的食物,由于有了這些好吃的東西,很多學生一直到周二都不怎么去學校食堂吃飯。而到了周五,很多學生又因為吃零食把錢花光了,周五中午又不去吃飯了。
由于飲食習慣不好,餐桌上經常出現剩菜剩飯,浪費現象嚴重。還有就是學生吃零食的特別多,如晚上查宿,一進宿舍,就可以聞到小食品如辣條等的味道,屢禁不止。這些現象造成了一些學生的營養不良,體重偏大、個別學生特別胖,營養很不均衡。但在當時我們沒有健康營養的意識,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
2012年,中國青基會和衛生部疾控中心的領導來我校調研,了解情況后,給我們發放了健康校園的教材。然而,老師對此項教學任務并不重視,一因為這個教材并不是國家課程,不在考核之內,老師怕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二是我校安排的是語文老師授課,由于語文老師年紀都偏大,不會制作上課用的課件,上課難度較大,因此老師都沒興趣教學。沒辦法,我只好把所有的課件都制作好,然后交由老師來上課。就這樣,我校艱難地開展起營養健康的教育教學。
幾節課下來以后,我驚奇地發現,學生對此很感興趣。這是因為課里面有很多學生不知道的東西,加上課件都是精選的各種圖片,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而對老師來說,這項課程也是一種全新的挑戰,里面的專業用語、專業知識,也是老師不知道的,在學生的提問下,老師不得不學習,充實自己,才能給學生合理、正確的回答。在這種情況下,師生雙方在營養知識和健康教育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在樓道里,你會不經意的聽到學生在談論:你怎么不吃早飯呀?這對身體不好;別買飲料,喝白開水最好了。。。。。。
我感到,營養學知識已經初步走進了學生的心中。
2013年,中國青基會、億滋中國和北京疾控中心張倩老師一行團隊再次來到我校,對我校的全體老師進行了一次整體培訓,全體教師還聽了宋淑麗、呂秋月老師的健康校園課。課后,全校任課老師和各位專家面對面進行了集體研討活動,這次活動,老師們的收獲非常大,可以說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思想認識上,還是在理論知識上,都有大幅度提升。比方說:在制作課件方面,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想法去設計,找到符合自己教學風格和特色。在上課方面,以前都是由學校提前告知,現在則是教師自覺去上,變被動為主動。
為把健康校園課更好地開展下去,我校將在以下方面努力做好:
一是把健康與校園做為學校的特色課程進行重點開發。這項工作目前已經報上報上級教育部門并已獲得批準和認可。
二是為了讓學生吃好早餐、杜絕不吃早餐的現象,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把以前的配餐全部改由食堂根據食譜(營養與健康教材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做早餐。目前,我校學生都吃早餐,基本做到了吃得好,吃得飽。
三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合理搭配膳食,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我校結合養成教育,在五星少年評比當中,設立了健康之星。通過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讓學生、老師、家長進行綜合打分,每月每個班都評出兩名健康之星。此項活動,不僅對學生是一種促進,也在無形當中影響了家長,讓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注意合理搭配膳食,關注學生健康發展。
現在,再也沒有家長為孩子拿小零食了,宿舍里也沒有了那種刺鼻的垃圾食品味道。通過學習,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剩菜剩飯現象也明顯好轉。
四是加強業務學習與培訓,定期組織老師進行該方面的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為了提高教師在營養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我們組織了健康與校園教學評比活動,年末對學生進行測試,考察教學效果。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與成長不容忽視,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責無旁貸。眼下,“健康”二字已作為我校校訓的一部分深入師生心中。今后,我們力爭要使學校的健康與校園課程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讓學校的健康教育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