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堅持“政府主導、省級統籌、高中突破、依法治教、課程核心、評價引領、督導保障”的工作思路,通過“一票否決”、第三方監測公告“減負”情況等舉措,努力實現“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的目標。
“提著書包去上學,書包好像輕了很多,我也感覺自己輕飄飄的,像快飛起來一樣。”山東省利津縣北宋鎮實驗學校學生劉文濤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美夢”。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新來的校長李志欣讓他美夢成真了:“在公共自習時間,一律不準布置任何形式的課下書面作業、教輔資料或成套試題,雙休日不許布置任何形式的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發現教師每學期3次以上違規將取消評優資格。”幾年下來,該校的“零”作業改革,“倒逼”教師提高了課堂效率,減輕了學生負擔。
自2008年以來,山東省堅持“政府主導、省級統籌、高中突破、依法治教、課程核心、評價引領、督導保障”的工作思路,全省整體推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實現“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的目標,“減負增效”取得了顯著成效。
政府主導 省級統籌
為實施素質教育“吃定心丸”
“走讀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小學不超過6小時,中學不超過8小時。晚間、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不上課。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2008年,山東省政府召開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一開始就堅持政府主導、全省統籌的思路,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并就規范辦學行為作出了一系列嚴格規定。
“山東省緊緊抓住全省整體推進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不搞試點,以省為單位統一行動,所有中小學校必須統一規范辦學行為,統一給學生減負,基礎教育方面的所有政策、制度、規章、改革舉措都以素質教育為主題、圍繞全省整體來進行。”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說,“在違規辦學出現反彈、實施素質教育遇到阻力時,省委、省政府負責同志多次要求‘必須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把素質教育改革進行到底’,為干擾素質教育實施者‘打了預防針’,給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者‘吃了定心丸’。”
2011年3月,山東省委組織部、教育廳等5部門又聯合出臺了《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今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又出臺了具體的素質教育實施方案,要求通過3至5年的努力,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合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全面推行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調查,年底公布‘山東省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工作報告’,將減負工作情況作為評價各地教育工作績效的重要指標。”山東省教育廳近日又啟動了新一輪“減負齊魯行”系列活動,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高中突破 依法治教
素質教育成“一票否決”指標
在山東推進素質教育之初,以高考升學率聞名的昌樂二中,被查出違規現象。在濰坊市的高中五項評估中,昌樂二中只得了一個星。痛定思痛,學校積極改變應試教育慣性,著力打造“271高效課堂”,每年在高考前一個月內,還照常舉辦藝術節。
自2007年以來,山東省教育廳在督查違規辦學行動中,共檢查學校1萬多所次,60余所違規學校、1個縣級政府被曝光查處,50多名中小學校長、4名縣教育局長受到行政處分,有力推動了辦學行為的規范。
在加強行政規范的同時,山東將依法治教作為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考核各級政府政績“一票否決”的指標。2010年,山東出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意見,開始實施教育行政問責制度,對違反素質教育規定的學校,依法給予從“警告”到“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的處罰,并追究學校負責人責任。
此外,2012年出臺的《山東省對違規從事普通中小學辦學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解決了“問責難”的困境,該辦法除規定中小學違規辦學應承擔責任外,還明確規定各級政府及有關工作部門也是責任追究的對象,上級政府、教育部門、行政監察機關等是責任追究的主體,并規定了各自的責任追究權限及處理處分方式,有力推動了違規辦學“問責難”問題的解決。
課程核心 評價引領
第三方監測公告“減負”情況
“作為高中生,我們對海洋還沒有系統認識,但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產生了興趣,開始想去了解海洋、發現海洋、探索海洋。”青島39中學生郭潔說。2011年,該校聯合中國海洋大學創辦了海洋教育班,在全校開設海洋教育課程,被國家海洋局認定為全國首個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基地。
山東省以課程為核心,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教學計劃,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全課程,支持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鼓勵學校開發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推進高中高校聯合育人,全面實施中小學“選課走班”教學。“我們自2008年起按學科實施分層走班教學,不再搞‘一鍋燴’、‘一刀切’式的粗放型教學管理,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給每個學生提供最為適合的教育。”煙臺市牟平一中校長曲延濤說。
要推進素質教育,評價招生制度改革必須先行。山東嚴格規范考試科目與次數,推廣日常考試無分數評價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并按成績給地區、學校和學生排名次。同時,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高中招生制度,推動省屬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對規范辦學高中適當增加推薦名額。
“減負”效果到底怎么樣,看看調查結果就知道了。2012年、2013年,山東省教育廳已連續兩次委托第三方機構——山東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調查,并公開發布調查公告。以2013年為例,全省普通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情況符合相關規定的綜合比例達到64.17%,比例最高的濰坊市達到了73.04%。同時,山東還對素質教育落實最差、學生課業負擔最重的市進行通告,連續兩年排名后三位的市,約談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 (本報記者 魏海政)
《中國教育報》2014年6月1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