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連虓校長:受媒體之約,讓談一談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編輯:中國教育品牌網 發布時間:2014/4/10 9:44:13
本網訊 愛迪國際學校連虓校長接受本網的采訪。我首要說的是,家長在對孩子教育之前是否知道自己在孩子中的形象和地位是什么樣的?我經常聽到家長訴苦,孩子一回家往屋里一呆,就沒話了,極不愿意提學校的事兒,家長主動提,孩子就煩。我說,孩子不會什么人的話都不聽,什么樣的道理都聽不進去。首先要考慮一下,自己在要表達的內容里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角色對頭,同孩子的溝通自然就容易了。我總共面試過近萬名學生,極少的家長了解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如果家長出現同孩子溝通的障礙,首要的是要調整自己的形象、位置和角色,往往家長忽略了實施教育前的鋪墊工作。在施展所有的教育的策略之前,首要的是要重塑家長在孩子心中原有的形象。
如何防止初中孩子成績突然的下滑?
情緒控制和承受壓力的訓練是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些學校和家長往往更多地去關注記憶、理解等智力帶來的成績指標,忽略了感性情緒發展。隨著年齡增大,學習壓力增大,那些樂觀、情緒調整能力強的孩子,更會充分發揮智力,從而提高成績。這就是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小學時成績很好,但中學后下滑的原因。我給家長的方子就是讓孩子:交朋友、體育鍛煉、犯錯誤。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獨立 ?
讓孩子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情的運作整個過程,不能大撒巴掌,也不能事無巨細。比如出去旅游,指導孩子去了解目的地的景點、風土人情、物產;制定行程路線,包括訂機票、聯系住宿;記錄旅游過程的風情,包括攝影、日記;最終要寫游記,編制成冊。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那么小不可能,我的方子是:嘗試一次。
注意這個過程家長要舉重若輕地關注孩子在做每一件事的進展情況,和留意孩子的興趣點所在。愛迪的孩子都是在領著家長旅游,而不是家長領著孩子旅游。
面臨多種選擇時難以抉擇
有夢想的人很多,但真正實現夢想的人是少數,因為實現夢想的人不是他的夢做得比別人勤,比別人好,而是他是去付諸于行動了。很多有天賦的孩子都因家長患得患失,失去了最佳調整的機會。我經常遇到這樣同家長對話情景:你對孩子的狀況滿意嗎?不滿意!你認為通過自己的能力能解決嗎?不能!你希望在我的幫助之下得以改變嗎?希望!如果我幫助他取得比現在好的多結果你愿意要嗎?要!你打算什么時候來到愛迪?我再考慮考慮吧!我的方子是:機會就是那些偶爾出現、一閃而過的常人遇不到的幸運,當出現時抓住它。
網民觀點:國際學校的西方文化對于親子關系會有怎樣的影響。
校長觀點:我認為積極的影響大于消極的。
中國家長和學生有了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能夠更多地借鑒和反思。從某種意義上家庭內部的親子關系注入了更多的社會屬性,更多地同社會的內容去結合。比如說,過去在中國的傳統家教及其親子的模式上晚輩對長輩主要地強調服從和孝順。現在在此基礎上更多地強調對社會、對家庭對下一代的責任。親子的關系更應該符合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法律。孩子視野的開闊和知識儲備的豐富,給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帶來了更多的民主和交流的氛圍。國際教育和西方文化對此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同時國際教育的體制給了學生和家長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更加和諧和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同時又符合時代發展的親子關系。
中國家庭現在大多是一個孩子,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值高,往往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忽略了尋找共同的話題。同時家長對現實時代外部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和孩子吸收知識的多元渠道估計不足,對自己的影響力和能力期望值過高。其實某種意義上家長是在同社會爭奪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我們的家長要學會扮演新時代家長的角色,敢于面對孩子的反叛傾向,排除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急功近利的想法,重新建立其與孩子,包容、平等、理解、競爭的新型親子關系。
網民觀點:在文化差異的中國,直接把外國原汁原味的教材、授課方式、考核方式甚至校園文化引進到中國,是否有阻力?
校長觀點:阻力應該是相當大的,首先來自于家長的阻力,我們的家長一方面在尋求國際教育優勢的東西,反對單一的應試,抱怨學生壓力過于大,希望學生有一種寬松而又能夠學到有用知識的環境,可當我們真把西方寬松的教學方式和通過不同的渠道介紹給學生的時候,家長心態失衡了,總擔心孩子沒有像鄰家孩子那樣天天趴在書桌上是浪費時間。只有到了今天,當我們的很多學生成功申請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時候,家長才慢慢冷靜下來。
我補充一句,西方教育中會經常組織帶孩子做各種的活動,這并不是作秀,浪費時間,西方教育認為應該通過接觸社會,跟人們交流等不同的渠道來吸收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