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逐步深化,我國的中小學教學實踐、管理實踐中不斷暴露出一些問題。對中小學教師、校長而言,這些問題突出地表現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學實踐及評價等方面。可以說,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正面臨改革攻堅的一個新階段。面對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尋求解決方案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也取得了較好成效,卻無法從根本上突破制約素質教育健康發展的瓶頸。推進素質教育、提升教育品質,需要教育智慧,呼喚智慧型校長大批涌現。
什么是智慧、教育智慧
何謂智慧?不同的認識角度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智慧首先是每一個個體生命活力的象征。一個有智慧的人總是充滿了活力,這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重要表征。從具體的形成過程看,智慧總是和每個個體所生活的社會文化心理背景密切相關。同時,智慧是在知識、經驗習得的基礎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實踐等多個層面上生發出來的,并且需要在知識、經驗習得的基礎上得到提升。然而,智慧不簡單地等同于知識,亦不簡單地等同于經驗。智慧的構成是一個復合體,它包含知性、理性、情感、實踐等多方面的內容并且在這些層面上予以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智慧的形成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系統接受教育的時期,早期教育階段可為人生智慧的形成奠定最為重要的基礎,這是其他任何活動無法替代的,智慧的形成離不開教育。同時,智慧是需要一生去追求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對智慧的追求會有所不同,人生的歷練對一個人智慧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正是在這個層面上,人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才更為深刻,對“逆境是個人成長的寶貴財富”的意義才更加珍視。不管是一帆風順,還是身處逆境,只要能夠勇敢地面對、很好地總結,這個過程就會成為智慧生成的重要源泉。
教育在人類智慧形成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人們關于教育與智慧關系的一個基本看法。盡管如此,卻不能簡單地得出教育能自然地開發人類智慧的結論。因為不同類型、不同品質的教育,對智慧開發的意義和價值是大不相同的。良好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啟迪和開發人的智慧,不良的教育、違背規律的教育則會扼殺人的智慧。有鑒于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教育智慧這一根本性問題。
對個體而言,智慧是人生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對教育而言,教育智慧則首先體現為教育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高品質、高境界的教育,必定是包含智慧的、富有智慧的。因為正是在智慧的影響之下,教育才具備了高的品質和境界,教育的品質、境界與教育智慧互為因果、互為表里。
教育品質與教育智慧二者之間有很大的關聯性,教育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育品質的標志。我們看教育是不是具有高的品質,實際上同時在作這樣一個判斷,即教育是不是富有智慧的教育,具體表現為教育的一種自由、和諧、開放和創造的狀態,表現為真正意義上尊重生命、關注個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境界。
真正高境界、高品質的教育,不管教什么、以什么方式來教,追求的終極目標應該是:為造就每一個幸福的生命、為每一個受教育者一生的幸福作好準備、奠定基礎。這既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目標,也是教育智慧的集中體現。對教育智慧的追求,不能僅限于教育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某一環節,必須在教育的整體中全面體現,即教育智慧應當滲透、內化于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價值、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管理在內的學校教育活動的一切方面。
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校長的教育管理行為予以體現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校日常管理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現為:教師和校長對于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的規律性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
無論校長還是教師,具備不具備應有的教育智慧,首先在于對工作的規律是否了解、是否做到了規律性把握。對教育工作規律性的把握,是我們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長期不懈追求的目標,具體體現在日常教學、管理的一點一滴之中。盡可能地懂得教育規律,對所做的一切有規律性的把握,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規律性的把握是底線,是最低要求。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有更高的要求,在最低要求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這是教育智慧的進一步追求。能不能創造性地駕馭工作,能不能透過一系列熟視無睹的日常現象、情況的表象,對內在的東西有深刻的洞悉,是教師、校長有沒有教育智慧的重要表現。另外,就是敏銳的反應和靈活機智的應對。對于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突發情況,一個教師、一個校長能不能敏銳地反應、靈活機智地應對,就看他們是否擁有相應的教育智慧。有智慧的教師和校長,能把一個突發事件、一些極其不利的消極因素,迅速地轉化為有利的教育條件和教育因素,這就是教育智慧的反映和表現。
智慧型校長的特征
第一,有思想。這對校長來說至關重要。作為校長,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教育見解和認識,要對教育的最基本問題有自己的判斷,這是一名好校長的最起碼標準。有人把校長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得過且過型;第二類是守成維持型;第三類屬于有思想、有見解的校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智慧型校長。這樣的校長在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對教育中各種新的現象進行研究。衡量一名校長合格不合格,將來是否優秀、有前途,就看他是否有獨立的思考。在這樣的基礎上,校長還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有自己的辦學思路,要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信念,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第二,有能力。僅有思想而沒有具體的執行力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校長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的校長。一名好的校長、智慧型校長,除了有思想之外,還必須在以下方面具備相應的能力:謀劃學校發展,謀劃具體工作;對各種事物作出決斷;對學校的工作進行組織;與各種各樣的人群進行溝通。更重要的是,校長還要有基本的研究能力。思想來自何處,來自對實踐的不斷發現、探索和研究。一名校長不可能僅靠借鑒經驗、照搬模式就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具備獨立的研究能力。
第三,有胸懷。一名好的校長、智慧型校長,不僅要有非常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寬廣的胸懷。作為一校之長,要把各種想法不同、需求各異的人群集合在自己的旗下,共同實現自己的辦學理想、信念和目標,有沒有對人對事的寬廣胸懷,是決定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名真正有水平的校長,在辦學過程中對來自方方面面的信息、主張會有更大的包容性,即所謂“兼容并包”。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多一點對立面,多一點不同聲音,多一點另類的東西,對學校的發展來說不見得就是壞事,因為這些不同見解恰恰能促進我們更全面地思考問題。所以,有胸懷是一名智慧型校長的重要品質。
第四,有個性。所謂校長的個性,主要體現在管理上,即管理要有特色,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在長期的治校過程中追求個人管理風格的形成。校長在做好常規管理的同時,如果能追求并滲入獨具特色的管理藝術,才稱得上具備自己的管理風格。這既是校長應該樹立的一個崇高目標,也是校長人格魅力形成的重要基礎與過程。真正有智慧的校長,一定是有魅力的校長。各種不同類型、性格各異的校長,只要真正有思想、有作為、有胸懷,不管以什么方式展示給外人,最終都會成為有人格魅力的校長,成為有大批教師愿意追隨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