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特點
一、獨特的美國教育體制:美國聯邦教育行政+州教育行政+地方教育行政
美國教育體制實行聯邦教育行政、州教育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的運作方式,主要通過國會宣傳、最高法院判決、經費補助和區域性資源開發來對教育進行管理和支持。美國并沒有統一的教育條令,各州政府按憲法規定自行出臺各項教育規定。州教育行政組織系統包括州教育董事會和教育廳兩部分,州董事會負責決策,教育廳負責具體實施。美國地方教育行政機構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其組織機構由地方教育董事會、地方教育局和地方學區組成。中國的教育則由教育部統領,下面有省教育局、市教育局等,主要相關教育法令由教育部統一制定,省、市教育部門負責執行。各地教育局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一些因地制宜的政策,當相比之下其自主權沒有美國地方教育行政機構那么大。
美國的州(State)相當于中國的省(Province),州的下屬行政單位是縣(County),相當于中國的縣,縣下面是市(City)或鎮(Town),美國學校就是設在市或鎮里的,居民居住地又以社區為基礎。學校由學區管轄,學區隸屬于縣教育局,但教育局不干涉學校的行政,學校也不由市或鎮政府管轄。
二、校董事會、家長會、教師工會對學校行政影響
在美國,除了教育廳、局、學區,學校董事會、家長會和教師工會對學校的行政也有影響力。學校董事會包括12人,其中6名為家長代表,2名為教師代表,2名為社區代表,1名是學生代表,1名校長。校董事會通常會每月召開一次會議商定學校事務,包括選拔校長、辦學計劃、經費籌措、校園建設和學校發展等;家長會則定期討論學校行政、教學、培訓等問題;教師工會以集體談判方式與學區簽訂聘用合同,包括教師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等。在中國的學校不存在校董事會和家長會,工會對學校行政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三、美國教育體制的亮點:社區
社區是美國辦學的重要組成。居民居住地以社區為單位。校長要負責處理好學校與社區、家長之間的關系。學校要發展必須融入社區,成為居民關注和支持的中心,因此美國的學校常常想方設法把社區的各界人士、學生家長甚至其親戚朋友吸引到學校來參觀訪問,促進學校與居民的互動,有的社區學院還與社區企業和有關單位建立一種長期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這樣企業公司可以為學校資助經費,并提供就業崗位,而且也對企業公司自身帶來很大利益(美國規定凡與學校有伙伴關系的企業公司可減免有關稅收)。
四、教育學制和課程設置十分靈活,高中實行20人以內的小班化教學
美國教育學制:
美國一般規定6-16歲的兒童必須在學校讀書。12年的學習分段則不盡相同,有的小學6年,初中、高中各3年;有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有的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4年;有的則小學、初中、高中各4年。中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不過上海是小學5年->預備班1年->初中3年->高中3年。
課程設置:
美國的州政府負責制定州內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并提供主要必修課教材和統一考試標準。州教育局(廳)制定全州各學校的必修課程。小學主要是一些基礎課程,包括英語讀寫理解,數學、社會學(如歷史、地理、環保)、音樂、美術和體育等,小學一般是一位老師教好幾門課。初中課程和小學差不多,不過一個老師只教一科。從高中開始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采用學分制(中國到大學才開始學分制,少部分實驗學校在高中試點學分制)。美國高中的必修課基本要求是四年英文,三年數學,三年理科,三年社會科學,半年電腦和兩年外語,其他必修課各校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美國歷史、經濟、體育、駕駛、娛樂和性教育等。美國的選修課內容豐富多彩,可根據學校的特色與學生的興趣而定。
小班化教學:
高中按課程來分班,而不像國內的固定的教育行政班級。因此美國高中的班級是一種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上同一門課程的學生才會在這個教室碰面。美國高中四年規定要完成220個學分,成績差的學生一般并不留級(至少不這樣叫),因為學校總會安排幫助為他補救,學生最后通常都能完成學分。
五、根據興趣特長和職業方向而進行的職業規劃
在美國讀七年級時(相當于初二),學校就會把全美現有的各種職業分成為若干大類詳細介紹給學生,并邀請各行業專業人士到學校介紹這些職業的特點和要求。到八年級,基本上所有學生對社會目前的各種行業有清楚的了解。總之學校會在學生進入高中前通過各中方式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方向,這樣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就可以確定自己對口的高中和選修的課程。
學生進入高中后,學校再進行一次調研,學生進入九年級就安排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到11年級,學校從社區或企業、公司為每個學生請一個指導人幫助學生進行具體的職業規劃,并根據學生的擇業計劃,跟蹤這個學生指導,直到他實現自己的理想計劃,找到職業。到12年級(即高四),學生必須到社區某個部門單位或公司企業去實習,其服務的情況鑒定是各大學錄取的重要條件之一。有的學校還有學生升大學和就業指導中心專門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目前國內基本還是中高考指揮棒導向,大部分學生只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才會開始注意社會的分工和職業的選擇,然后進入大學學習。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有很大一批學生并不贊同自己當初的專業選擇,甚至最終放棄從事本專業的工作。這不能不說是職業規劃上的失敗。
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美國教育體制十分注重于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勇于創新,這是美國教育體制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對學生的要求十分靈活,我們有機會看到一本小學四年紀學生的作業本,這個學生是一個剛到美國生活一年時間的中國籍的孩子。作業本是16開面的,封面是一只熊貓的彩色照片。第1次作業是關于熊貓的定義、特征,第2次作業是熊貓的種類,第3次是熊貓的分布,第4次是熊貓的天敵,第5次是熊貓的生存狀態,第6次是熊貓與人類的關系……,最后是你對熊貓的看法和態度。每次作業,教師都提供一些參考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老師并沒有嚴格的字數要求和時間要求(只要在本期內完成即可),學生全身心投入,自己主動去獲取有關熊貓的種種信息,到博物館、動物園去咨詢,向父母或社區成人們請教。每一個專題內容豐富翔實,有理有據,信息出處都詳盡注明,儼然是一篇碩士論文。
相比而言,中國學生的自由空間太小,作業太多,對學生的培養缺乏一種創造性的教育,缺乏創新思維的培養。
七、美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校園暴力是美國教育無法回避的問題,還有包括恐怖事件、吸毒、同性戀、校內懷孕等問題。這與美國文化和寬松的教學體制也是有很大關系的。另外站在教育層面來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