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甘肅天水市第一中學高二(7)班的課堂頗為熱鬧,學生幾人一組用英語討論外交布置的話題,記者從學生身上看到了求知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活躍。
天水一中的校長伏金祥告訴記者,自甘肅省全面推進“減負”工作以來以來,學校狠抓課堂效率。“減負與提高成績并不沖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突破口。”伏金祥說。
近年來,天水市第一中學在甘肅省高考中連創佳績,在2009年、2011年出了兩名省高考狀元。記者走訪得知,自教育部開展“減負萬里行”以來,甘肅各地中小學掀起“減負”風潮,但“減負”并不簡單,各校在改革時都遇到了困難。
伏金祥說,“減負”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場大變革。高中一、二年級取消周末補課,整個從課程結構、老師配備、教輔資料等各方面要打破多年傳統,重新制定規則。
在天水市第一中學,有一千余名住校生,取消周末補課后,學校開放所有教室、活動室,有專職老師免費補課,“‘減負’是指減除學生不必要的負擔,而不是毫無底線的放任”,伏金祥說,讀書本就是需要勤奮努力的,“減負”是幫助學生減少重復學習、提高效率。
天水市第一中學的老師趙旺龍說,“減負”以后,我們改變了教學方式,把從前只有兩個環節(上課、做作業)的傳統,改為更系統化的教學過程,加入預習、反饋等環節,更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質量。
自上世紀末,國務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很長一段時間,“減負”、“素質教育”都停留在口號階段,高考作為衡量各地區、學校教育水平的硬性指標,看似限制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伏金祥說,教育首先要要求學生身心健康,不能僅僅用成績衡量。在天水市第一中學,學校利用“減負”周末不補課的改革平臺,為學生打造了許多可自愿自選的有意義的活動。在周末,播放電影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社團活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社區活動建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心理咨詢室保護學生心理健康……
高二學生王藝蓉說,開始“減負”時,父母不理解,覺得自己缺乏自覺性,周末不補課,學習成績會下降。“事實上,我有更多的時間針對自己的不足學習,還能做許多自己喜歡的事情”王藝蓉說,她的成績并未受到影響。
伏金祥說,“減負”是對老師的考驗,要求老師愛學生、對教學負責、改變教育思想,堅決杜絕校外復習班現象,把精力都放到課堂上來。
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2年以來,甘肅省教育廳通過健全法規制度、規范辦學行為、治理擇校收費、深化教育改革和強化督促檢查等五項舉措,切實為中小學生減負,收到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