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馬敏提交的《做足加減法,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提案受到媒體的廣泛報道。提及提交這份提案的初衷時,馬敏委員說:“教育均衡很重要,但素質教育刻不容緩。減負問題不解決,就是害了一代人啊。”
家長普遍反映孩子課業負擔重,課程超前。
“作為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的抱怨:一方面覺得孩子的課業負擔太重不想給孩子補課,但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是流著眼淚把孩子送去補習班。”在馬敏委員看來,我們現在的教育對于智力方面的教育已經太多了,比如在數理化的教育上我們是成功的,但應該有一定的限制,而不是無限制的拔高,中學上大學的課,小學上中學的課,幼兒園上小學的課,“這樣層層加碼,到大學不知道學什么了。這種超前的教育,大力拔高的教育,我們應該做些減法。”
素質教育為什么一直開展不下去?
“十八大全面提出開展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推進困難,我們要找原因。”馬敏覺得問題一方面出在教學內容上:重知識教育輕德育;另一方面,德育教育課程不成體系,不受重視。“我調查了將近20多所學校,雖然學校都開設德育課程,但是非常分散,不成體系,并且這些課程中高考都不考,引不起師生重視。”所以他建議,在中考中將數理化知識降低難度,內容減少,適當融入德育的內容。“考查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大家就能重視起來。”
“相信只要我們下決心從考試內容進行改革突破,重知識教育輕德育的狀況一定能得到改變。”在馬敏看來,只有孩子們的智育、美育、德育、體育等方面是平衡的,才能成為社會真正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