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氣,寧波市教育局將開展第二屆“感動甬城學子十大優秀教師”評選活動。組委會組織人員審核了各推薦人選的基本條件和感人事跡,擬定了20名候選人。候選人的事跡同時在寧波教科網(http://www.nbedu.gov.cn)上公布。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投票!

劉建民:學生成長路上的“金拐杖”
劉建民,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法律與傳媒分院副院長,曾獲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導師,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等稱號,被學生喻為成長成材路上的“金拐杖”、“敲門磚”和“導航燈”。
他是學生實踐創新的“金拐杖”。他創出了“行走的新聞”品牌。連續3年,劉建民放棄暑假休息,不計報酬,多方籌集經費,分批帶領500余名學生深入寧波的33個村莊、36個社區和60個公民家庭,分年度開展社會實踐,出版了100余萬字的新聞實踐作品,領跑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團中央兩度回信鼓勵,新華社、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給予高度關注。
他是學生職業理想的“敲門磚”。劉老師上課總是金點子不斷。新聞采訪課上他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大課堂”,撰寫30余萬字新聞調查并結集出版。學生們在課程中完全進入實戰狀態,“劉老師的課有魅力,就像有一雙手在后面推著我們向前走。”這是學生對他的評價。
他是學生奮力前行的“導航燈”。當劉老師了解到一位貧困學生湊不齊學費后,整整一個星期,他把自己的轎車當成貨車幫學生運桔子,送到市場去換取學費,最后還拿出5000元為學生補足缺口。

李彩琴:育人為人齊名
李彩琴,象山中學高級教師,獲浙江省中小學師德楷模、寧波市巾幗建功先進標兵、寧波市三八紅旗手、寧波市學科骨干教師、縣名教師等榮譽稱號。
為學生插上成長翅膀。有位學生對生活失去希望而企圖輕生,李老師千辛萬苦把她找回,帶在身邊同吃同睡,跟她聊生活談理想,使該生考上了大學并選擇了教師職業。為不影響教學和高考,雖然她早就發現自己患有可能引起病變的囊腫,但一直拖到學生高考結束后才去做手術。
為教學創出優異成績。 李老師在教學中從不照本宣科,即使是上了好幾遍的舊課也能上出新花樣。其中所教的01屆、04屆高考文科綜合平均分均名列寧波市10所重點中學第一,所教學生中出過寧波市高考狀元。平時自覺開展教育科研,已發表論文30多篇,獲獎課題6項。
為親人鋪就幸福生活。李老師還與丈夫韓國存被評為寧波市事業家庭兼顧型先進,寧波市十佳書香家庭,與丈夫患難與共,當丈夫的姐夫與哥哥在十幾年前相繼亡故時,李老師毅然領養了丈夫的外甥,承擔起丈夫侄子、侄女的養育重任,含辛茹苦將他們拉扯成人,贏得了親朋好友的贊譽。

朱美燕:是師如父亦如友
朱美燕,寧波工程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寧波市師德先進個人,寧波市“育人獎”獲得者。他內斂而飽含激情,質樸與厚重寓于行動。
他帶病工作,用生命傳授知識。朱美燕在1995年便檢查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整個脊柱關節的韌帶已基本鈣化,頸部活動范圍嚴重受限,長年服用鎮痛類藥物。他每年上課達350余節,但從未因病缺課,學生們說“他在用生命傳授知識。”
他精心教學,用時代引領課程。每年,朱老師都承擔著3門以上課程教學任務。他說,課堂時間是學生人數的乘積,必須提高效率。他備課總是力求站在時代前沿,廣泛閱讀各種材料,用他的精力和閱歷準備各種教案。不論是批改作業還是論文指導,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程實踐,他總是熱情投入。他指導的學生多次在省、市各類競賽中獲獎。
他誠心育人,用真情感染學生。他善于傾聽,不論是學業上碰到問題還是生活上需要幫助,不論是家庭遭遇變故還是感情上遇到困惑,學生們總是愿意和朱老師談一談。
他連續多次被學生評為“我最崇敬的教師”。學生這樣評價:“朱老師有時像個父親,有時又成為我們的兄長,但我們更把他看成我們的朋友。”

朱韜瓊:在奉獻中不斷成長
朱韜瓊,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曾獲校“優秀班主任”、“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提名獎、寧波市“優秀輔導員”、寧波市高校“優秀思政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從教以來,朱韜瓊主講過《毛澤東思想》等多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歡,并多次獲得校教學成果獎。她是學生的知心姐姐,學生有了心事總喜歡找她聊聊。她利用政治教師的專業優勢,把思政工作從課堂做到了校園,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她是愧疚的母親、妻子和女兒。2004年,為了不影響給學生復習,她結婚第3天就回校上課。孩子剛滿一周歲就被送到了鄉下由婆婆照顧。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且體質羸弱,經常誘發哮喘,她無法回去照顧只能暗自揪心。2009年她母親因癌癥生命垂危時,她很少有時間回去看望,甚至連最后一面也沒見到。
她是學校發展的建設者。2000年她和學院一起從泥濘中起步,2009年,在學院發展的關鍵時期,她又主動請纓到杭州灣校區工作。多年來,她始終充滿著高漲的工作熱情,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在奉獻中不斷成長。

嚴志杰:學生稱他為“山泉校長”
嚴志杰,奉化市大堰鎮萬竹小學高級教師,曾獲奉化市優秀教師、奉化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他猶如深山里的一泓清泉,汩汩流淌、清澈甘甜,將20年靜靜地奉獻給了大堰這片山區。當地學生、家長和老師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山泉校長”。
“我是山里娃”。嚴志杰1990年從師范畢業后,一直在奉化的“西伯利亞”——董李、萬竹深山區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的妻兒生活在城區,期間有多次機會可以調入城區工作,可他都放棄了。20年來他未主動打過一張調動報告,只因“我也是‘山里娃’,深知山里孩子的不易”。
“大山的脊梁”。大堰位于奉化西南,那里道路崎嶇,村落分散,冬天風雪大,夏天雨水多,山路滑而危險。為確保安全,嚴志杰經常早早起來站在小路上迎接孩子們上學,放學了他又“順帶”著孩子們一起走回家。
“山泉校長”。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志杰不顧辛勞,四處奔波,努力爭取助學愛心資金,一位外商被嚴志杰鍥而不舍的真誠感動,連續2年出資3萬余元,資助特困生而嚴志杰自己也經常掏腰包幫助貧困生。

壽旭雋:愛心使者
壽旭雋,寧波經貿學校高級教師,歷任校文秘教研組長、教務處副主任等職,曾榮獲市局級優秀教師、支教工作先進個人、寧波市十佳青年教師師德楷模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傾心支教。5·12汶川大地震后,壽老師心系災區,作為浙江省首批支教成員之一奔赴青川。在青川職高,壽老師深入學生中間,以綿綿愛心對災后學生進行心理援助,以精心準備的新穎授課豐富當地教學。很快,壽老師就成為青川職高師生們的知心朋友。在她的感召下,寧波經貿學校師生以個人或集體名義多次向青川捐款,共計12萬余元。同時,壽老師發起了“手拉手為青川職高贈書”等活動,為兩地師生架起了愛心橋梁。如今,這份愛還延續著。
默默耕耘。“視校如家”、“忘我工作”、“勤懇實干”是壽老師的真實寫照。寧波經貿學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的職業高中,學校努力構建“夜間2小時”的德育模式,壽老師每學期夜間課時達到80節以上,每周總有幾個晚上留在學校,默默地耕耘在教學第一線,把更多時間留給了住宿生。
有教無類。從教20余年以來,壽老師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灑下汗水無怨無悔。她用睿智與包容為失意學生點燃希望的明燈,贏得了歷屆學生的愛戴與信任。

吳機:最受學生歡迎的“師傅”
吳機,寧波市職教中心高級教師,寧波市首席工人,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獲校“最受學生歡迎的師傅”稱號。
支教青川。青川災區需要沿海發達地區教師前往支教,吳機毅然主動報名,踏上了支教的征程。他克服當地艱苦的生活條件和落后的教學條件,擔負著每周21節課的超額課時量,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展示給當地同行,把最新的專業知識傳授給災區學生。他主動向學校提出要求擔任班主任,把災區的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歷時5個月的辛勤耕耘,吳機被授予“青川縣榮譽市民”、“浙江赴青川支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帶生留學。2008年吳機曾擔任了一個特殊班級的班主任——校首屆與新加坡聯合辦學的酒店管理班班主任,首次對外合作辦班,工作一旦有誤,即成眾矢之的!但他不僅和其他任課老師一起妥善地完成了國內部分的教學任務,還順利帶著20多個學生踏出國門,在異國,這個班集體依舊是優秀的班集體,受到新加坡方面的好評。
致力教學。吳機不僅在課堂上誨人不倦,而且主動挑重擔,帶學生競賽。在他的悉心輔導下,學生們在各級競賽中屢獲佳績。參賽學生和他感情很深,都親切地叫他“老爹”。

何旭:胸懷旭日 點石成金
何旭,鄞州職業高級中學一級教師。自2003年開始連續8年擔任學校管理難度最大的男生班班主任,自2004學年起兼任政教處學生德育工作。
自工作以來,何旭持之以恒學習課改理論,寫了多篇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并有論文《班主任工作七巧板》獲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一等獎,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
何旭每屆所帶班級都是管理難度最大的男生班。面對這群特困生,何老師用其特殊的人格魅力傳達了老師對他們的高度重視和期望,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職高學生一貫被忽視的自卑與自暴自棄心態。06汽修(3)班汪同學從入校時的低分學生轉變為積極進取的班長,并在全國職教技能比賽中獲得一等獎。08數控(4)張同學將初中時就放在書包的雙截棍換成了優秀職高生榮譽證書和入黨積極分子證書。
何旭8年如一日,每周5個工作日至少3個夜晚住在學校值班。他的辛勤付出結出了累累碩果:2003、2008學年度區優秀教師,2005學年度區優秀班主任,2009年鄞州區第二屆“十佳”班主任;他所管理的班級每一學年都是校級榮譽班集體,兩次評上區級榮譽班集體。

張馳:用心鑄就無悔人生
張馳,寧波效實中學正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寧波市名教師,寧波市優秀班主任,園丁特殊津貼獎獲得者。
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張馳從教以來,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她嚴謹治學,積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之路,形成自己特有的“激趣、求美、冶情”的教學風格,教學效果卓著。她熱愛學生,即使在腿部粉碎性骨折的情況之下,也能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正常教學工作。
她是一位語文教學的研究專家。在教學研究方面,張馳積極鉆研,向社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智慧,是教學與科研“兩手硬”的教育工作者。她獨立撰寫的40萬字的理論專著《語文教育人文論》被學術界譽為“填補了語文獨立設課百年來的一個空白”,并被《中國教育報》推薦為中小學校長必讀的22本中外專著之一。她的散文文筆優美,格調高雅,有的被《讀者》轉載,有的被選為中考升學考試大閱讀材料,或被選作高考閱讀訓練材料。
她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老師。張老師非常關心年輕教師成長,對于有需要的年輕教師,她都傾力相助。

張芝萍:守心中的執著
張芝萍,北侖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校教學管理部副主任、高三年級主任,先后榮獲“北侖區十大青年教師”、“區學科骨干教師”、“寧波市家庭事業兼顧女教師”等榮譽。
她的心中裝著學生。她悉心呵護著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尤其那些英語薄弱的孩子。有個學生,進入高中時,理科極為優秀,但初中英語學習近乎為零,孩子失望地想放棄英語。張老師察覺了,每天課堂上給他合適的問題,課后及時地幫他查漏補缺,整整3年,堅持不懈,硬是幫他把英語一點點拉了上去。
她的心中裝著班級。做班主任的15年中,她用心接納班內的每一位學生。有個學生,因父親早逝,性格內向、敏感,剛入高中時,學習上得過且過。張老師無數次地走近他,寢室里、校園里,與他真誠溝通,用一顆心去溫暖他。張老師幾乎每天與他媽媽通電話,幫他重樹信心,最后他如愿被浙江警察學院錄取。
她的心中裝著學校。她經常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傾聽學生心聲。無數次的小考、大考,考后分析會,家長會,高考備考各項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她都積極組織和策劃。為了學生,為了家長的囑托,她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