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層次性原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具體體現。把握層次性的豐富內涵,對于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要使社會的要求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進而內化為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而這些要求本身就呈現為層次性。首先是對社會全體成員的基本要求,諸如倫理的底線要求、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要求等等。一般來說,使這些基本要求為全體社會成員所自覺踐行,是維系我們社會順暢運行的基本條件。其次是針對廣大黨員提出的較高層次的要求,比如具有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先人后己、吃苦在前等等。其三是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擔負著領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應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清正廉潔,執政為民,踐行科學發展觀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所處環境、社會閱歷、基礎素質水平各有不同,同樣具有層次性。從人群的自然層次上看,有兒童、少年、青年和成年人之分。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心理生理特點,對事物的認知形式和理解程度也很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區別不同的對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比如對兒童和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采用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方式、提出適合他們接受能力的要求。經驗表明,對兒童、少年多多注重習慣養成教育,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對于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則首先需要立足于他們的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的實際,以此為基礎才談得上向較高的目標進行教育引導。當然,如果再進一步區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兒童、少年、青年和成年人也是有層次的,也需要我們依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從思想水平方面看,可以把人群劃分為原有思想政治水平較高和較低兩種,對此我們同樣需要視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能簡單化,搞一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針對原有思想政治水平較低的那一部分人進行的,其基本價值也正在于此。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表現為層次性。歸納日常運用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體上有三種基本方法:首先是說理論證法。說理論證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較普遍運用的方法。它一方面要向人們闡明社會的要求,諸如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和怎么做是不對的;另一方面要向人們闡明為什么要這樣做的道理,讓人們從內心樂于接受這些要求。這其中,價值觀層面和理論層面的教育內容尤其需要說理論證法。其次是養成訓練法,這種方法對于低齡人群來說尤為重要。沒有養成方面的訓練,社會的更高要求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落不到實處。第三是榜樣示范法。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非常重視榜樣的示范作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會推舉出各種不同的楷模典型,目的就是通過他們的高尚行為、精神境界給人們樹立榜樣,讓人們去效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更是歷來重視榜樣示范法的應用,并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基本方法,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這里的三種基本方法也是分層次的。就是說不僅針對不同的人群需要重點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階段也要求我們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對兒童我們一般側重采用養成訓練法,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較為淺顯的說理論證。對于成年人、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識層次的成年人,則側重于采用說理論證法,適當輔之以養成訓練法。而榜樣示范法無論是對兒童還是對成年人,應該說都適用;但同一個典范和榜樣,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傳播方式也應該是不同的。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則,其內涵絕不僅僅只上述幾個方面,它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在理論上深入研究。同時,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所謂層次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就是說,對于各個層次我們不可作僵化的理解,更不可將各個層次視為毫不相干。比如,就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層次性來說,廣大人民群眾固然首先要做到社會的基本要求,或者是底線要求,但也不能否認(而且十分必要)在此基礎上的更高要求;同樣,就教育對象的層次性來說,兒童和少年固然要注重習慣養成教育,但也決不排斥(而且十分必要)在此基礎上的更高要求?傊,這里的層次性,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轉化的層次性。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必須明白這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也就是它的針對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體現。因為只有區分層次,才能看出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和不同矛盾,也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對癥下藥。否則,我們的教育就很可能是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