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是學校群體成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積累共同創造生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及其活動結果,主要以具有學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質形態為外部表現,是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的一種文化。
通過對現代學校文化特性和學校文化發展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現代學校文化除了具備教育性、傳承性、群體累積性、系統性、相對穩定性等學校文化的一般性質之外,還具有開放性、民主性、獨特性(多樣性)、法制性等特性,而未來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文化發展必然緊扣這樣幾個關鍵詞:
開放民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開放,才有可能構成自主、民主、國際化的學校文化的基礎。只有實現了教育民主,才有可能實現教育開放;只有開放的教育,才有可能成為民主的教育。這種民主,既體現在學校管理的民主、課堂與教學的民主、學生自治等方面,也體現在政府與學校之間、校長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校與社區和學生家庭之間。只有充滿了民主精神的教育,才會成為對先進的教育要素有很強的吸納能力、能夠自我吐故納新的教育。
校本特色 只有充分地體現了校本精神、民族精神,才會形成“全面發展、辦有特色”的教育。今后,以校為單位的特色教育文化,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這與學校文化的國際化并不矛盾。各校領導班子都應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對教育的獨到理解,有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只有校本的、民族的、有特色的學校文化,才有可能成為國際上認可的、先進的學校文化。
國際化 這里所說的國際化,并不是說某所學校的文化在國際上領先了,而是說在打造學校文化時要把眼界拓展到國際上,吸收其他國家優質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好的做法。
創新精神 現代學校文化是能夠與時俱進,使校領導班子特別是校長的教育思想在改革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文化。要想解決進入知識社會以后新時代的老問題、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尚未出現但已露出了苗頭的潛在問題等,都必須有與新時代相適應,甚至是適度超前的思路,現代學校文化必然是創新性極強的文化。
法制精神 學校文化的法制(制度)程度會進一步提升。只有把學校文化的核心部分、主體部分轉化為學校制度,學校文化才能轉化為學校教師集體的意志,使其貫徹落實有了“法律”依據。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校文化的相對穩定性。
人本精神 現代學校文化,是以人的價值為本的學校文化。這里所說的人的價值,既包括師生已顯示出來的、可看得見的“外顯價值”,也包括師生內含的、需要通過教育與培訓活動進行挖掘的“潛在價值”。以人為本的現代學校文化,不是養懶人的文化,不是課中無生、目中無人的文化,不是以事為本、以制度為本的文化,不應當是以高升學率、高分數為本的文化。要特別強調的是:校長的視域應能達到“珠峰頂上覽全球”的高度,校長的胸懷應能達到“海納百川”的寬度,具有“俯視全局”和“攬盡資源為我用”的氣度和能力。同時,校長應當是人性豐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校長的品德、人格特別重要。只有這樣的校長,才會以人為本。
強調效能 包括校領導班子的管理效能、教師教的效能、學生學的效能、家長配合學校工作的效能等。
融入課程 現代學校文化,應當是課程化了的文化。這里的課程既包括顯性課程,也包括隱性課程;既包括正式課程,也包括非正式課程。只有使學校文化的主體部分充分地融入課程,該部分學校文化才能相對固定下來,具有了相對的穩定性。
體現快樂 現代學校文化,是使師生快樂的文化。這種快樂,包括創造的快樂、工作的快樂、學習的快樂、休閑的快樂、尊重與受尊重的快樂、成功的快樂等。
可持續發展 現代學校文化要能適應工業社會(第三時代)、信息社會(第四時代)和信息社會以后的社會發展需要,為學生、教師、校長的可持續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這就要求現代學校文化必須具有很強的“自適應”、“自我調節”、“自我升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