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人正處于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進退兩難: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員工敬業度和信任感不斷下降。企業領導人有必要改變領導風格和領導方式嗎?其實不然。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董事長兼CEOJames M.Cornelius認為:“優秀領導力無論在壞年景、好年景還是變化的環境中都是一樣的。”
領導力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我們需要把領導力按照一種素質進行培養,我們也相信這一能力是通過培養,訓練和拓展而塑造出來的.
中國和印度的首席執行官關心的是責任感、溝通、激勵以及人才培養等問題,而西方的CEO也不例外。當然,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具有極大差異,例如,發達市場的企業領導人可能需要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市場為企業謀求增長。相反,發展中市場的企業領導人需要抵御西方企業的進攻,捍衛自己在本土市場的業務。企業領導人正在充滿著政府干涉、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經濟風浪中航行。
所有的企業領導人都強調必須探索積極能動型員工所能提供的創造力和能量的寶庫。盧英德(IndraNooyi)的百事公司和劉積仁的東軟集團處于企業頻譜中的不同位置,但這兩位CEO都談到了從情感上建立員工與工作的聯系以及企業培養員工的必要性。劉積仁說:“我們試圖為員工建立一個良好的職業平臺,并為每個人提供足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潛力。”
領導力正成為一個雙向車道。來自東方的企業領導人一直熱切學習西方的領導力實踐。劉積仁直接與西方企業競爭,并表示試圖學習他們的管理實踐。發達市場仍然有很多可以提供給發展中市場的東西,包括一些制度化的實踐,比如繼任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等。
而中國和印度的企業領導人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傳授給發達市場的同行。在中國和印度經營企業需要創造力、適應力和實驗性探索,這里的企業領導人都是實時推行戰略。在發展中市場,風險管理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后臺職能。譚老師(預定領導力培訓,請聯系13938256450)表示領導力主要從以下的九個方面進行闡述:
1.激 情: 是一種熱情是一種面對所有事情的熱情是一種面對困難的熱情。激情是一種外在的體現但是外在的激情必須有內在的真實作為依托,時刻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真實的自我,才有可能讓大家感到共鳴受到感染。
2.承 諾: 承諾是一種自愿的行為,但一旦接受了這個自愿就要付諸實施。承諾是一種心態。
3.責任心: 當事情在過程中出現反向作用的時候,要突破自我的束縛,當不愿意為事情的過程負責任我們必然要為事情的結果付責任。
4.欣 賞: 欣賞有三個要素:愛、珍惜、接納。愛是無私的,包容一切。珍惜是欣賞的起點珍惜別人才能夠欣賞別人。我們要知道被我們所欣賞的東西不一定是因為這個事物的完美,而是因為我們有了欣賞的心態發現了它的美.欣賞是接納,并在接納后去發現對方的優點,加以贊許.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欣賞也并不是對對方的不足之處視而不見,而是看到了對方成長后的結果。
5.付 出:付出是一種為對方考慮的心態,是開放的。索取是種事事為自己的封閉狀態。付出是自愿和主動的,付出的人是快樂的。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想對方的好,每當對方有進步的時候,付出的人喜不自禁。
6.信任: 源自我們自己,信任的前提是自信,信任基于兩點,意愿和能力。當對方的意愿度越高的時候我們越信任他。這在拓展訓練項目“背摔”里能夠很好的表現出來。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先哲給了我們無限的啟迪,信是萬事之始也是萬事之止,有了信任就有了成功的起點。
7.共贏:共贏的內在是尊重,尊重他人,就不會強迫他人,尊重自己就不會把自己變成依附者。體諒是承認人的差別,站在對方的角度多為對方著想,共贏的心態必須有體諒的表現,共贏只有一個目標:“做大蛋糕!”
8.感 召: Emotional Appeal 是激發他人的理想,從而自愿的采取行動。古往今來,每一位揚名歷史的人物都是優秀的感召者。人生就是一場感召的游戲,我們上大學是因為被社會、父母、老師感召;我們追求成功,是被已經成功的人感召。
9.可能性: “可能性”是九點領導力中最重要的。有些事情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 ,還有些事情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更甚至還有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
現代對領導有一些新的定義,要求具有“合作、尊重、平等”。有的新入職場的員工,一二年后,工作很好,并且很快獲得提升,這是因為他懂得參與、配合、支持,這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養獲得了認可,和同事的工作本身就是是否具有領導力強弱的體現。一個領導者還需要具有理解抽象概念能力和從小志向確立。如何培養學生就有這兩項是大有講究的,也是需要科學依據的。
現代企業呼喚有作為、有魅力的領導者,但是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領導者?一個富有感召力的領導者應具備哪些能力素質、人格特征以及領導模式?領導者與管理者有何區別?管理者出局的原因有哪些?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多人并不知曉。譚老師表示領導也是一門藝術。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至尊者至剛”。看一個人意志的強弱、膽略的大小,并非僅僅看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常常要看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們常常說談虎色變,令人聞風喪膽,虎靠的就是萬獸之王的威懾力。敬而生畏,需要實力;威而不怒,需要實力;攝服于心,需要的還是實力。譚小芳老師提出了領導力的七大法則:
第一、領導者不能等待
只是依賴一個絢麗的目標是很難讓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希望的。你必須要用成果讓他們知道。因此最初的勝利至關重要,因為它將是以后行動勝利的導火索。為了保持動力并讓人們重新樹立起我們可以創造優質的教育體系的信心,我們必須有可預見的信號來表明事情正在發生改變。
領導機會確實是人生中的一次冒險,需要具有先鋒精神。創始一個新的組織,扭轉失敗的經營方式,提升社會地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這些都是促進人類發展的成功要素。等待開始行動的許可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應具有的特征。帶有一種緊迫感來行動才是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特征。如果你將成為今天或者未來的領導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發起一次探險航行。
第二:領導者應有的品質
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誠實、有前瞻性、富有激情、有能力、能勝任的”。領導力的第一定律:“如果你不相信傳遞信息的人,你就不會相信信息的真實性。” 個人信用的核心是他們的信仰。、
人們期待他們的領導者是具備某種立場的,并且有自信和勇氣。如果領導者不能明確他們所相信的是什么,那他們就有可能會隨著各種潮流或投票結果來改變他們的立場。因此,領導力可信性建立的第一里程碑就是個人價值觀的明確性。
第三:前瞻性
我們不僅需要領導者是值得信賴的,我們還需要他們具有前瞻性:他們要有目標和遠見。這個能力可以展現社會發展和未來前景,事實上,這是一個領導者區分于其他可信資源的重要因素。
第四:分享價值
對于領導者來講,坦率地說出目標和價值觀也很重要,他們所說的必須和他們的支持者的志向是一致的。支持者也是有自己的需求、興趣、理想和信仰的。如果領導者所提倡的價值不代表其支持者的意向,那么他們就不能夠動員人們整體行動一致。領導者必須要得到大眾的一致意見,這種一致的意見是建立在共同事業和共同原則上的。他們必須建立一個有共同價值觀的共同體。
第五:團隊精神
在集體成員中創造競爭不是一個展示成員表現出色的良好途徑;特別是在環境極其具有挑戰性和緊急的情況下,培養合作精神才是對的。學者兼大學講師阿爾菲"考恩(Alfie Kohn)在《沒有競爭:反對競爭的案例(1986)》中是這樣解釋的:“簡單來講:為什么競爭不能加速成功?
是因為嘗試著去做得更好,和嘗試去打敗別人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一個是達到最高峰,另外一個是讓別人失敗。一個是成功,另外一個是服從。真正的領導者應集中在給消費者創造價值,給學生傳授智慧和技術,給病人祝福,讓他們的居民感到驕傲,這些勝于集中在和別人競爭上。
第六:言行一致
要求別人去改變,只憑借領導者鼓舞人心的演講是不夠的。雖然具有說服力的言詞是鼓舞人們精神所必要的,但是聰明的領導者都知道權力是根據事實得來的。他們期望領導者可以表露出來,集中精神,并且直接參與到獲得成功的過程當中來。
領導者會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向其他人展現他們自己深深渴望支持的例子。用以身作則來說明他們是怎樣將遠見和價值切實實施的。這就是他們怎樣體現個人價值的證據。這些證據就是人們所尋找和敬佩,并愿意追隨的領導者的特征。
第七:每個人都擁有領導力
人們總是將領導力與高職位聯系在一起。但是領導力不是一個位置,它是一個過程。領導是由有效的技巧來組成,無論他是在總統套房內還是在前線,無論是在主導地位上還是在輔助地位上,這些技巧都是十分有用的。我們通過研究發現,成就來自眾人對你的號召的跟隨與響應,這才是讓人心悅誠服的。領導不是那些具有領袖氣質的人擁有的私人物品。
領導力意味著我們總能從宏觀和大局出發分析問題,在從事具體工作時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標和使命不變;領導力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層面,用一種整體化的、均衡的思路應對更加復雜、多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