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教學領導力體現在準確定位和規劃學校愿景中,要用正確的辦學理念,引領教師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和質量觀。”12月11日,在以“校長的生命力在課堂”為主題的全國首屆校長教學領導力高峰論壇暨北京市大興區第十屆校長教育思想論壇上,北京市大興區第七中學校長賈海軍以“學研教一體化 點亮師生幸福人生”為主題作報告。 整體推進 探索以“品”促“學”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發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等方面重大變革,也使校長的教學領導力面臨嚴峻考驗,而校長對教學領導力的把握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 大興七中在今年年初開始進行“學研教”一體化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將教師的學習、研究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的校本教研模式。“我們期望能夠在探索實踐中走出一條低代價、高質量、高價值的教育之路。”賈海軍認為,“學教研”一體化要把“學”放在第一位,著力整體推進。 學校結合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創建三品文化,打造優秀團隊”主題活動。活動以“書香育人、文化立校”為出發點,以提升教師團隊的“品德、品位、品質”為目的,從多個方面組織實施:設立團隊共讀陣地,形成學習共同體;采用多種閱讀形式,營造書香校園氛圍;確立完善考核機制,確保教師閱讀成效等。 項目研究 踐行以“學”促“研” 眾所周知,教研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教學工作的成敗。 大興七中創設多種教研形式,借助集體智慧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整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例如,基于日常教學問題研究的“集體備課式”教研;基于崗位練兵、訓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案例教學式”教研;基于帶動年輕教師快速發展的“專題講座式”教研;基于推廣教育教學經驗、擴大教科研成果的“學科論壇式”教研;基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熱點、難點問題的“項目研究式”教研。 賈海軍認為,最有價值的課題是實踐中產生的問題,課題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給實踐以指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此,學校要求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頭腦風暴,畫出魚骨圖,尋找本學科教學中制約高效課堂生成的關鍵問題,圍繞課堂上集中出現的困難形成研究項目,并由教研組長形成書面申請,向學校申報研究課題。 為了讓課題落到實處,學校邀請專家到校,與各教研組進行交流,邊進行課題研究,邊開展“學研教”活動,最終形成各教研組的“學研教”一體化模式,突破難關,重塑課堂。 課堂改革 加強以“研”促“教” 研究表明,每個人的感官接受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組織加工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在認知方式上存在一定特征。認知傾向分為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和均衡型,是學生學習的心理基礎之一,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老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如何因材施教?賈海軍認為,一切學習和研究活動的開展,最終的落腳點在課堂。為此,學校提出要從教師的教學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出發,以教研組為引領,以“學研教”一體化教研模式為助力,落實教學“一三五八”工程,促進高效課堂、魅力課堂的生成。 所謂“一三五八”工程是指,落實一個回歸,要求教師回歸教材和學生,做到吃透教材,深度研究透學生;課堂教學要實現“三個轉變”,即教師教學方式向啟發性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向主動參與轉變,教學目標向知識能力、品德并重轉變;展示五種魅力,即教師人格魅力、學科知識魅力、技術手段魅力、師生合作魅力、成果體驗魅力;構建“八個要讓”,即教材要讓學生讀,問題要讓學生提,過程要讓學生說,規律要讓學生找,實驗要讓學生做,習題要讓學生解,結論要讓學生下,效果要讓學生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