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區中英聯合培養的國際化課程體系,能讓我在更開放的環境中提升專業能力。”今年從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國際學院畢業的設計學研究生萬文瑤近日受訪時說。
萬文瑤就讀的學校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簡稱“試驗區”),這里是推動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學生可以跨校選課、學分互認,課程涵蓋文化藝術、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目前,試驗區已統籌開放207門共享課程,并覆蓋所有已入駐高校。
規劃范圍12.72平方公里的試驗區于2020年9月啟動開發建設,2022年迎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首批學生。如今已有26所中外知名高校入駐試驗區,入駐高校已開設信息與計算科學、休閑體育、旅游管理等20余個專業。
圖為航拍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 供圖)
試驗區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半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創新推出“大共享+小學院”辦學模式。試驗區管理局副局長鄒文濤說,各入駐高校共享圖書館、教學樓、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專享特色專項教學科研設施,以實現固定資產最小化投入與空間資源最大化利用。
試驗區還探索形成“五互一共”(中外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人才培養新模式。此外,一校入學、獲兩校證書,試驗區部分高校的辦學模式也很具吸引力。北京體育大學海南國際學院教師季成介紹,該校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合作,“滿足相關要求的學生,畢業時可獲得北京體育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兩所學校的學士學位證書。”
圖為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入駐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海南學院的學生正在上課。(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 供圖)
試驗區內多所學校還向學生提供赴境外學習交流的機會。如,中央民族大學海南國際學院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實施“2+1+1”人才培養方式,前兩年和最后一年在海南校區學習,第三年在澳門城市大學學習;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國際學院的本科專業學生可以在三年級自愿選擇赴外方高校交流學習。
“‘學在海南=留學國外’影響力不斷擴大,試驗區建設和辦學模式持續創新。”鄒文濤說,今年秋季學期,試驗區師生規模力爭突破10000人。
中外合作辦學之外,境外高等教育機構獨立辦學也是海南教育開放的一大特色。
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是第一所境外高等教育機構在海南獨立辦學的大學。該校招生辦老師周寶富說,2025年秋季開學,招生范圍由去年的17個省份擴大到29個省份。
由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EHL)申請設立的海南洛桑旅游大學今年6月獲中國教育部批準設立。EHL首席執行官馬庫斯·文津(Markus Venzin)表示,學校將助力海南乃至中國旅游教育開辟一條高標準的國際化路徑。
據海南省教育廳統計,截至目前,海南已累計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48所,獲批本科層次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24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