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左宗棠剛剛凱旋,從西北大漠浩浩蕩蕩趕回京城,他以為迎接自己的將是滿朝的贊譽,甚至是皇帝親自召見。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崇文門下一個太監(jiān)的“攔路費”。
“進崇文門,得交四萬兩白銀!睂Ψ缴袂橘瓢,仿佛這座城門就是他自己造的。左宗棠聽后大怒,堂堂一位收復新疆、挽救國家邊疆危局的大臣,竟然被堵在京城門口,討要“門票”?
他握緊拳頭,怒火中燒,差點就揮拳打人。若不是劉錦棠及時攔下,并小聲提醒一句:“大人,此事不可動怒,恐落人話柄。”左宗棠也明白,在朝中覬覦他位置、妒忌他功勞的人多如牛毛,若真的鬧將起來,怕是剛收回來的功勞還沒捂熱,就要成了眾矢之的。
他只能一聲長嘆:“回京遭嫉,大事難為!”多么諷刺,他南征北戰(zhàn),為大清拼下疆土,竟比不上一個在宮門前晃悠的太監(jiān)。
這就是左宗棠,一生以國家為念,心懷大義,卻屢屢被朝廷的內(nèi)斗與權(quán)謀擊傷。他并不怕敵人,但他怕的是被自己人反咬一口。
直到慈安太后召見他,他才得以進入宮中。按常理,新疆大捷之后,應當由光緒皇帝或掌權(quán)的慈禧太后率先召見,可此時二人卻仿佛隱身,只剩慈安太后一人接見他。左宗棠心中雖有疑問,卻未表露,只是恭敬赴見。
慈安對他的辛勞深表敬意,還關(guān)心他年邁之軀,如何忍受風沙之苦。左宗棠一時動情,老淚縱橫。慈安輕聲問:“你的眼睛不好嗎?”左宗棠哽咽答道:“可能是一路風沙太重,不禁流淚。”
慈安聽罷,竟命太監(jiān)取來咸豐皇帝生前所戴的一副墨鏡,親手賜予左宗棠。這一舉動,既是安慰,也是莫大榮耀。
隨后,左宗棠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管理兵部要務,正式進入清朝權(quán)力中樞。他滿心以為可以在中樞大展拳腳,替國家謀劃未來?蓛H僅幾日后,宮中傳來驚天消息:慈安太后突然病逝。
一個幾日前神采奕奕、口齒清晰的太后,竟然“暴病”而亡?左宗棠在葬禮上,失聲質(zhì)問:“吾昨日對時,上邊語言晴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云暴疾,亦何至如此之速耶?”
這一句真話,卻成為他政治生涯的轉(zhuǎn)折點。
有心人將這句話添油加醋地傳入慈禧耳中。慈禧震怒:“此人狂妄不可控,留在中樞,只會添亂!
于是,左宗棠被悄然調(diào)離北京,外放兩江。而慈禧卻冠冕堂皇地說:“兩江事務繁難,非老臣不能操持。此番派你前往,實乃國家所托,非驅(qū)逐也!
左宗棠聽了這番話,只能苦笑離去。他從不奢求權(quán)力,唯愿為國盡忠?扇缃,功成身退,換來的卻是宮廷的冷漠與防備。
可他不是那種受點氣就退下的人。不久之后,法國在西南挑釁,中國再次面臨邊疆危機。年過七旬的他,主動請命出征。他說:“我左某尚能再戰(zhàn)!”
這一戰(zhàn),左宗棠打得法國節(jié)節(jié)敗退,兵敗如山倒,滿世界都在驚嘆:這個年近古稀的老將,竟還能如此銳不可當!
可就在他準備一鼓作氣,把法國勢力徹底趕出中國時,李鴻章卻私自與法國簽下了《中法新約》。這一紙協(xié)議,被外界稱為:“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左宗棠聽后,氣得幾乎昏厥。他咬牙寫下遺言:“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耳!”
這是一代名將的血淚控訴。他不是為名,不是為利,而是為國。但國家卻一次又一次辜負了他。
最終,他抱恨而終,享年七十三歲。他走的時候,沒有錦衣還鄉(xiāng),沒有萬人送別,只有沉沉悲愴。他用一生證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他也用死,揭露了一個腐朽王朝的無力回天。
世人皆記得那句:“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他的精神,早已超越了個人,成為民族不屈的象征。
這世上沒有無名的英雄,左宗棠的名字,應被后人代代銘記。
如今,一本《左宗棠全傳》,以文字記錄下他起于寒門、書生入伍、創(chuàng)辦船政、經(jīng)營西北、收復新疆、血戰(zhàn)法國的每一步。他不僅守住了中國六分之一的國土,還振奮了億萬民心。
他的成功,從不依賴顯赫出身,也不靠鉆營之術(shù),而是靠著一腔熱血與鐵血擔當。他在最風雨飄搖的晚清,用行動告訴所有中國人:中國人,有脊梁!
讀懂左宗棠,才能真正讀懂一個為國為民而活的人是什么模樣。讀懂《左宗棠全傳》,你會知道什么叫信念、責任、血性和擔當。
百年之后,風雨猶在,但每當提起左宗棠,人們?nèi)詴C然起敬。他沒有辜負這個國家,而這個國家,也終于開始理解他。
愿更多人走進這本書,也走進這位民族英雄的靈魂世界。點擊下方鏈接,就能獲取這本值得珍藏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