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智協同
三師同堂
探索生活實踐學習新樣態
光明小學教育集團第五屆“小麥開鐮”
暨生活·實踐項目學習活動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教育家精神,光明小學教育集團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與核心要義,于2025年6月13日上午,舉辦第五屆“小麥開鐮”暨生活實踐項目學習活動。通過AI+科技賦能勞動教育,展開系列融創項目式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加本次活動的嘉賓有:順義區教工委、區教委副主任楊慶國、順義區教委副主任蔣吉姝、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主任張軍堂、北京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楊朝暉、首都生活·實踐項目組專家張梅青校長,劉慧明校長、燕京啤酒集團北京工廠質量管理部經理石華樂同志、燕京啤酒集團釀酒師寇鳳蓮同志、劉威同志、木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宇、木林鎮政府副鎮長尹相南、木林鎮民生保障辦負責人董婷、順義區教委小學教育科科長黃秋鳳、順義區教委小學教育科教師郝磊和金志華、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課程室副主任王繼霞、朝陽區呼家樓小學書記陳鳳琴、順義區光明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楊玉松、北京十一學校順義學校集團校長徐明杰、光明小學“麥客”聯盟校各校校長、首都生活·實踐項目校各校校長、順義區各小學勞動教育主管領導、光明小學家長志愿者,以及線上參與活動的巴林左旗的老師和孩子們。
課例展示
與會領導及嘉賓走進各班教室,觀摩優秀教學課例展示。光明校區李雪、梁天廣、鄭雨欣三位老師及李各莊校區劉蕊老師分別帶來《啤酒釀造課程項目式展示》《小麥的“陽光爭奪戰”》《麥趣AI繪:解鎖藝術想象力》《傳統美食制作--包餃子》課例展示。


啟動儀式
麥浪翻金穗,智啟新農耕!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鼓聲,智能機器人與武術少年的精彩共舞,正式拉開了啟動儀式的華麗帷幕。

啟動儀式由光明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黃秋娟主持,首先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全體師生肅然而立,伴隨著激昂雄壯的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熠熠生輝。

光明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楊玉松致開幕詞,她指出:本次活動正是對教育部推出的“促進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動踐行,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進階,深度融入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我們通過“人智協同,三師同堂”的模式,打破課堂邊界,讓科技賦能勞動教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回應新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召喚。
黃秋鳳科長強調勞動是育人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核心環節。肯定了此次的活動是落實國家意志、踐行首都教育改革的生動縮影。
啟動儀式上珍貴的“豐收印記”象征著學校的發展“五谷豐登、蒸蒸日上”,更為今日的開鐮儀式留下永恒的見證!
順義區教工委、區教委副主任楊慶國宣布體驗活動開始。
“麥”樂無邊主題體驗區
學校精心設計了收麥子、運麥子、敲麥子、篩麥子等環節,孩子們有的躬身割麥,有的彎腰撿穗,有的歸攏麥秸,有的搬運堆積,有的敲打麥穗,有的手工篩麥。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勞動中,通過親身實踐,真正體會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與快樂。勞動的汗水滋潤著他們的心田,豐碩的果實點亮了每一張笑臉。

麥“忙”研究所
在此區域學生們學習使用現代儀器進行播種前土壤分析體驗,理解土壤對種植的影響;了解播種前擇種的環節和相關措施。同時,通過動手搭建簡易過濾系統,理解水處理原理。構建了以信息科技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的跨學科領域的學習項目結構,促進學生最優發展。
麥田“饃”法屋
學生體驗傳統釀造工藝,理解發酵原理,制作無酒精飲品;通過麥芽糖度檢測試驗學習使用科學儀器測量糖分,理解糖度與發酵的關系;在麥田廚房了解小麥變成面粉的加工過程,以及春節傳統花饃、炒面等相關小麥美食知識并品嘗。

“呼麥薪傳 李田智播”小先生展銷會
“麥”克風小先生現場講解展示項目式學習,并將自己的項目化學習成果搬上展臺,手工藝品、親自孵化的小雞、親手制作的美食……此次參與展示的學生也在線下錄制講解視頻并制作成二維碼,方便現場領導及家長分享觀看。
“人智協同,三師同堂,探索生活實踐學習新樣態”主題論壇
主題論壇活動由順義區生活實踐·教育共同體組長、高麗營二小張巖校長主持。
活動伊始,來自呼家樓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進行《悅動空間——我們的快樂15分鐘》項目匯報,展示了項目化學習的研究過程。他們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關注自身需求,發現問題,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精彩的講解,贏得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楊玉松校長以“人智協同,三師同堂—— 探索生活實踐學習新樣態的教育創新與實踐”為題,從“重構角色:定義三師協同的育人新范式,場景突破:打通虛實融合的實踐新場域,向光而行:在挑戰中孕育未來教育新可能”三個方面,具體闡述了以“AI 賦能學習,三師同堂共修”為創新引擎的創新教育模式。
首都生活實踐·教育項目組專家、項目校的校長就:如何使AI真正賦能學習?如何將三師有機結合?如何體現立足生活實踐的“做學教”三者的統一?進行研討。各位校長和專家高屋建瓴的發言,充分體現陶行知“共學、共事、共修養”與生活實踐共同體理念。
蔣主任用有厚度、有廣度、有深度三個詞對本次活動做出總結,肯定我校五年來在勞動教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也期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勞動教育真正的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堅持立德樹人,勇于創新實干,努力開創順義區勞動教育的新局面。
本次活動探索了信息技術與勞動融合下的生活實踐學習新樣態,為信息技術賦能勞動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更新了大家對勞動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認知。運用智能化平臺深度服務于課堂教學,精準對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需求,設計出多樣化的課程活動,讓科技賦能教育真正扎根于一線教學,構建出可持續迭代的勞動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