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北京市《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行動方案》精神,推動傳統藝術與現代教育的深度融合。2025年6月6日,懷柔一小舉行了"紙載成長·美育潤心"剪紙教學展示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展現了AI技術與藝術教育融合的豐碩成果,為新時代美育工作提供了生動范例。
參加此次活動的領導與嘉賓有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蘇君陽、北京市基教院藝術教研室美術教研員耿鑫、懷柔區文聯主席胡衛軍、懷柔區文旅局副局長劉雅靜、懷柔區美協主席吳朝印、懷柔區攝影協會主席卜向東、懷柔區美協秘書長孟慶潤、懷柔區教委體美科科長于恒、懷柔區教科研中心主任黃海明、副主任王金菊、懷柔區教科研中心藝術教研室副主任郭寶、懷柔區蘭杰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蘭杰書記及團隊、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白卉、懷柔一小黨委書記羅士臣以及懷柔區藝術教師、懷柔一小師生代表、家長代表。展示活動由懷柔一小副校長肖維主持。
上午的教學展示環節以“AI賦能剪紙傳承 共塑智慧課堂新生態”為主題,呈現了兩節精彩紛呈的研究課。趙江華老師的《團花巧創意》課程將傳統剪紙紋樣與數字設計相結合,穆運籌老師的《民間玩具》則運用AI技術讓剪紙作品“活”起來。北京市基教院藝術教研室美術教研員耿鑫在評課中指出:“兩位老師的課在真實的情境中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在藝術實踐中不斷創新。將AI對比教學引入民間藝術的教學中,課堂開放而鮮活。”
下午在北宅書畫苑舉行的“展非遺國粹 傳文化薪火”師生剪紙藝術展將此次活動推向高潮。開幕式上,懷柔一小黨委書記羅士臣在致辭中指出:剪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流淌在指尖上的“中國智慧”,凝聚著民間藝術的審美哲思。剪紙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成為浸潤學生心靈、涵養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懷柔一小師生以剪紙為媒,以課程為基在傳統技藝中厚植文化自信,構建“三層融合”的美育實踐體系,精心智造了樓宇長廊的“非遺展線”,匠心打造了“行走的剪紙博物館”,詮釋著“美育是心靈的工程”這一深刻命題!
隨后懷柔一小五年級學生付菀然、懷柔一小書美組組長鄭小麗以及三(7)學生家長王凱作為師生以及家長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剪紙藝術帶來的成長感悟。
懷柔區教委體美科科長于恒在開幕式中總結講話,于科長指出:“懷柔一小的剪紙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小特色。孩子們用巧手剪出來的這些精美的作品,展現了孩子們在尋找美的過程當中對美的鑒賞及表達。美育浸潤不僅是記憶的傳承,更是心靈的滋養。
最后懷柔區文聯主席胡衛軍宣布懷柔一小“展非遺國粹 傳文化薪火”師生剪紙作品展開幕!
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讓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千年剪紙遇上智能科技,傳統文化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當美育浸潤校園,每個孩子都成為了文化傳承的"小火種"。活動不僅展現了懷柔區第一小學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方面的創新實踐,更探索出一條傳統非遺與現代教育融合發展的特色之路。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份承載著文化基因的剪紙藝術,能在AI技術的賦能下飛入更多課堂;這份浸潤心靈的美育力量能滋養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必將綻放更加絢麗的光芒,為學校美育工作譜寫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