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副中心教育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2025年3月27日,由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通州區教委及教師研修中心聯合主辦的“新思維 新載體 新優質”——副中心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研討會第四場活動在通州區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次渠家園校區隆重舉行。
本次研討會以“走向兒童視閾的教聯體”為主題,通過項目式活動展示、兒童哲學課程觀摩、圓桌故事講述、主旨報告等多元形式,全景式呈現了副中心教育改革的創新實踐。來自全市教育系統的百余位代表齊聚一堂,線上直播更是吸引了5萬多人觀看。
多維課堂:重構兒童立場的教育生態
親子和聲:構筑家校共育新生態
親子合唱團以純凈童聲唱響家校協同育人樂章,在《小美滿》的旋律中,家長與孩子相視而歌的溫馨畫面,生動詮釋了“家校共育、情感共生”的教育圖景。
校家社對話:解碼協同育人新范式
圓桌講述環節,在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次渠家園校區德育主任周文杰的主持下,班主任代表、科任教師代表、家長教師協會代表、社區工作者代表共同分享了“你好 假期”項目背后的故事。“當家長成為設計師、社區成為資源庫、學校成為連接器,教育便能突破圍墻,在真實情境中煥發生命力。”
實踐創新:構建“135+N”教聯體模式
主旨報告環節,商學芳校長系統闡述了面對家校矛盾突出、資源分散等難題,學校以政策為引領,創新打造“135+N”校家社協同育人模式。為新時代校家社協同育人提供鮮活樣本。
多方聚力:共繪教育發展同心圓
在各界代表見證下,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教聯體正式啟航。
專家引領:把脈教育改革新方向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在總結中對于潞河附屬次渠家園校區的教聯體實踐給予高度評價,并強調,教聯體建設要把握“三個轉向”:從物理疊加轉向化學融合,從活動共建轉向機制創新,從經驗積累轉向標準輸出。他特別提出構建“雙螺旋”發展模型:以學校為主導的課程鏈和以社區為依托的實踐鏈相互賦能,通過建立“目標共商、人才共育、風險共擔”的長效機制,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教育治理現代化樣本。
這是一場協同育人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教育創新的揚帆起航!教育專家與一線教師以兒童立場為坐標,點燃教聯體建設的星火;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照亮全域育人新生態的構建之路。未來,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次渠家園校區將深耕“135+N”教聯體模式,凝聚校家社協同合力,用教育共同體建設筑牢立德樹人之基。期待更多教育同行攜手并進,共同譜寫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