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認知誤區,就是會把“學習成績的好與差”直接和所謂的“優秀”掛鉤,導致許多家長會很盲目的去追求孩子成績上的排名,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綜合發展。
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量化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態度。然而,如果將學習成績視為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顯然是非常主觀且不全面的。
我們來看看。有些孩子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但在社交方面卻有很多障礙,例如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難以與同學建立良好關系,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顯得笨拙等等。這樣的性格特點有一部分原因可能與他的成長環境和家庭環境相關,父母在平時對他是缺少關注的。即使成績再好,如果缺乏適當的社交能力,這對于他未來走向社會是非常不利的。
還有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基本都是靠死記硬背才達到的熟能生巧,自然就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這樣的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都是缺乏的,面對多變的社會環境,未來也會阻力重重。
還有一個比較重點的點,一些成績好的孩子可能會存在欺騙老師、同學,對他人冷漠無情等等表現,那么他在道德層面上顯然不能被認為是優秀的。當然,還有身心健康,這對于孩子整體而全面的發展至關重要,良好的心態會讓他的人生即使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依然保有積極向上的激情與動力。
那么優秀的孩子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優秀的孩子通常在學習上是表現出色的,同時他們還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對新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擁有創造力。另外,他們有道德認知,身心健康,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所以,家長們不能單一的通過“成績的好壞”去定義孩子的優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家長應該學會從多維度去培養自己孩子,適當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以及健康而良好的人生態度,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真正達到人人眼中的“優秀”。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