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上午,第四屆北京市基礎教育發展論壇暨北京市教育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分論壇在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舉行。此次論壇以“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幸福課堂 ”為主題,就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常態難題和人才培養策略進行研討交流。
此次分論壇由北京市教育學會主辦,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北京市海淀區第三實驗小學、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承辦,由海淀區教育學會指導,雄安新區容城縣教師發展中心、《北京教育》雜志社、京城教育圈等支持。
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學會書記、常務秘書長邊群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郝志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順,海淀區教科院副院長燕海霞,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紀委書記韋國峰,中國大地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中國教育學會勞動教育分會副理事長王永奉,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羅德宏,雄安新區容城縣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宋會新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教育學會科技體育專業委員理事長、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學會秘書長閆順林主持。
同時,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外督學,北師大密云實驗中學、海淀區實驗三小、北林附小教育集團、科大附小、石油附小月華分校等兄弟學校的干部教師及其周邊單位的領導、專家,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的教師、家長代表和部分外區教師近400余人參加本次論壇。
北京市教育學會科技體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海淀區教育學會秘書長閆順林主持分論壇
深研精創
專家引領探新知,深度學習激創新
在“聚力建成教育強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常見難題、適應未來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以及迎接教研文化和教師發展中的挑戰,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本次分論壇邀請了多位教育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參與,共同探討教育創新發展的路徑,旨在推動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通過討論與交流,參與者們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應對當前教育面臨的問題,并尋求改善基礎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方式。此次活動為教育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經驗和見解的平臺,希望能夠為基礎教育的發展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和啟示。
一、論壇致辭
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唐亦勤為論壇活動致辭,她強調在“聚力建成教育強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征程中,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等三所學校過去五年在構建幸福課堂方面的積極探索成效顯著,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她相信,通過交流合作,我們定能推動基礎教育向更高質量發展,為學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北京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唐亦勤
二、幸福課堂建設匯報
在過去五年中,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北京市海淀區第三實驗小學與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在構建“幸福課堂”方面進行持久生動的實踐。三校不僅在教育理念上追求創新,更在教學模式、學習方法及評價策略等多維度提出實效性解決方案。通過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探索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鼓勵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并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全面關注學生成長。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教學副校長王小明分享了學校在“幸福課堂”建設方面的成果。她強調,學校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致力于共同鑄造發展之路。通過深入的課堂觀察、評估與反思,學校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激發學生的潛能、塑造良好品格并引領正確的價值觀。
基于課程標準和教材這一堅實基礎,教師精心打磨教學設計,確保能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根據課程要求進行有效教學,從而構建出更加和諧美好的“幸福課堂”。此外,學校還積極組織常態化聽課評課活動、多樣化的教學研討以及每月一次的“月度公開課”展示,極大地豐富了教師們的實踐經驗,促進了他們的專業成長。同時,開發了諸如地球科學、校家社協同育人等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并多次獲得市區級獎項。
未來,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將繼續秉承過去五年積累的寶貴經驗與深厚底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校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智慧教育為導向,全體清學人齊心協力,共同書寫每一位學子成長道路上的精彩故事,向著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邁進!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教學副校長 王小明
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海淀區實驗三小勇立潮頭,全方位探索和實踐高質量的育人模式。學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內核,秉承“明德雅行、至善致遠”的理念,如同燈塔般照亮學生的成長道路,致力于培養具有高尚品格和卓越素養的文雅少年。學校明雅課程體系以終身學習為導向,覆蓋五大關鍵領域,通過多元化的學習策略和五育融合的實施路徑,夯實學生知識根基。特色項目別出心裁,古詩詞闖關讓學生在詩韻中自主遨游;研究性學習則激發學生基于興趣的深度探索。家校社協同構建“大學式小學”生態,家長深度融入,周邊資源聯動,形成強大教育合力。
北京市海淀區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 王梅
在國家教育戰略指引下,北師大密云實驗中學積極變革。在張德廣書記、校長引領下,2017年開啟課堂模式進階,從“生動課堂”到“生動思維智慧課堂”,歷經四輪改革,師生面貌煥然一新。立足課標與素養,以三課聯動等行動推進教學評實踐,形成眾多學科項目案例。同時借助AI賦能精準教學,全方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近年來高考成績穩步提升,為學生成長助力,在教育路上不斷奮進!
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副校長 王欣
三、專家講座
1
著眼學生真實成長的教學改革
郝志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郝志軍以《著眼學生真實成長的教學改革》為題做主旨報告。郝所長的報告對實際教學具有多方面重要指導意義,報告集中探討了教聯體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議題。他表示改革目標不僅包括課程建設目標,更致力于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育人目標。
郝所長強調,教學設計需要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以育人為導向的整體教學設計,強調知識點之間的聯結及其應用。這種轉變要求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他主張以課程意識審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鼓勵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圍繞核心或生活問題激發學生持續發展;提倡優化教學活動方式,涵蓋多種形式豐富課堂學習;強化知識與社會經驗的聯系以及提升知識應用的體驗。總之,回歸教學本質,做到真教、真學、育真人,強化知識與社會經驗的聯系以及提升知識應用的體驗管理,旨在全面提升課堂質量,打造優質課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
郝志軍
2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教學
李玉順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順教授以人工智能為主題,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教學》。李玉順教授強調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提升教學效率、開拓教學邊界以及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體驗方面的顯著表現。他強調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效能,借大數據、增強現實等,精準監測學情,護航個性化教學與學習。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李玉順教授介紹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發展,包括基本環境、課程發展、實施路徑、教師隊伍發展和學校人工智能育人體系建構等方面的新進展。他提到,創新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日益成長,并強調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驅動深度學習實踐中的重要性。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李玉順教授指出教師需要扮演個性化學習的支持者、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迪者、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推動者以及師生生命與靈魂的塑造者等角色。他還提到,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包括提升數字素養、增強教學技能和促進課堂變革。同時,在家校社三方的協同合作中,特別是家長的積極參與,對于培養學習者以及推動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玉順
四、頒發聘書
在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時代背景下,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積極響應成立教聯體的號召,在本次教育論壇上家長、校外督學、社區居民、周邊單位領導專家積極參與,并聘請了第二屆校外督學和家長督學。
北京市教育學會書記、常務秘書長邊群英,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紀委書記韋國峰為校外督學頒發證書。
中國大地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中國教育學會勞動教育分會副理事長王永奉,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羅德宏,雄安新區容城縣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宋會新為家長督學頒發證書。
五、領導講話
分論壇活動圓滿落幕,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燕海霞副院長做總結講話。燕院長表示此次分論壇圍繞學生學習與幸福課堂構建展開,三校以公開課和匯報的形式分享多年探索歷程,與會者收獲很大。她指出構建充滿活力的教學環境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設計是學生真學發生的前提。同時,燕院長對北京教育學會的悉心指導、家長的積極參與、各學校的精心籌備與呈現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強調教育是全社會共同奮斗的事業,大家應以積極態度看待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營造寬松環境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北京市海淀區教科院副院長 燕海霞
與會專家領導合影
課堂實踐
標準引領教學,共筑幸福課堂
本次分論壇三校推出30節公開課直播展示,涵蓋小、初、高不同學段、不同學科,重點聚焦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深挖教材精髓,追求真學發生,全力打造幸福課堂,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生動實踐。
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展示課
語文教師 王君
皇帝的新裝
生物教師 陳鳩鳩
微生物的分布
生物教師 程晉偉
病毒
數學教師 陳金玲
圓背景下的角的轉化
英語教師 王艷玲
Sad but Beautiful
物理教師 劉明霞
超重和失重
生物教師 徐琳
細胞的增殖
語文教師 李麗
議論文寫作
語文教師 逯新
荷花淀
數學教師 劉珂欣
分式
道法教師 崔秀風
關心國家發展
物理教師 王鶴
動態電路分析專題
體育教師 邢博
中長跑耐力提升
歷史教師 吳元元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
物理教師 王青春
渦流、電磁阻尼和電磁驅動
物理教師 王小明
電磁感應定律
化學教師 張思琪
縮聚專題:識單體、辨類型、通聚合
地理教師 李佳
交通運輸布局與區域發展
語文教師 王蕾
故都的秋
分會場展示課
分論壇緊扣前沿核心議題,專家學者傾囊分享,學校精心擘畫、多方聯動協作,一線教師踴躍展示,大家圍繞課程教學優化、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以及教研文化革新等關鍵維度,展開熱烈研討與深耕實踐,為破解教育發展的諸多難題覓找良方。本屆“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幸福課堂”分論壇圓滿落幕既是三校聯合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行動的實踐展示,更是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五年來持續深耕課堂的階段總結和成果分享。三校匯集力量站在了更高的平臺,清華附中學院路學校不斷發揮引領作用,五年來學校發展邁向新征程、展現新境界、實現新跨越,清學人將以建設“幸福課堂”為目標,以持續性行動和不懈努力給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