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的思想,7月8日,晉中信息學院淬煉·國際商學院青年益行鄉村振興促進團團隊成員分為兩個小隊,其中實踐小分隊12人,前往晉中市太谷區侯城鄉研泥村粗糧加工廠;志愿小分隊9人,前往馬定夫烈士紀念館進行志愿服務,開啟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三天。
實踐出真知,篤學當力行,實踐小分隊成員集新商科思維和專業所長,走進研泥村新建粗糧加工廠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學習,感受粗糧加工廠的發展和與時俱進的力量。實踐小分隊成員依托自身所學專業知識與工廠負責人進行交流,關于加工廠的發展前景提出合理的想法與建議,為加工廠的發展計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也為鄉村振興項目添磚加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專業實踐是踐行真知的必修課。工廠負責人引領實踐小分隊成員走進舊粗糧加工廠并向小分隊成員介紹了粗糧的生產流程及相關機器設備的詳細功能,使實踐小分隊成員更加了解粗糧加工工藝的整體流程。在這里,成員們將躬身實踐磨制工序,以此熟知“勞”與“獲”之間的關系,學習勞動人民如何運用智慧進行創造。曹爺爺介紹道,“通過搖動篩、氣流等方式將精心挑選出的麥仁經過五至六小時的浸泡后,把已經軟糯的麥仁投入機器循環攪拌一小時左右,去除外殼,碾成粉狀,再進行篩理,一長串流程加工下來,才成了面粉”,從飽滿的麥粒變成廚房常見的面粉,竟然需要長達數十小時的工作,顛覆了實踐小分隊成員的認知,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食材竟需要如此復雜的工藝。在曹爺爺的指導下,實踐小分隊成員取出磨制好的面粉,體會面粉的來之不易,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實踐技能,增長實踐經驗。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新粗糧加工廠未投入使用,團隊成員參觀新舊粗糧加工廠后,對新建粗糧加工廠進行深入調研以及資料搜索后,團隊成員依托本學院“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精細設計侯城鄉研泥村粗糧加工廠后期的營銷方案,并邀請侯城鄉粗糧加工廠負責人共商宣傳手冊樣式。
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志愿小分隊則是根據馬定夫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安排,幫助紀念館工作人員進行打掃,并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前往馬定夫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向每一位先烈致敬。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志愿小分隊成員將始終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弘揚革命文化,爭做時代新人。
不經廚子手,難得五味香。為鍛煉志愿小分隊成員的實踐能力,學習生活技能,午飯將由志愿小分隊的成員自己烹飪。灶前忙碌的身影在廚房的煙火氣里翻炒、顛勺、起鍋,志愿小分隊成員分工明確,每一步都是對生活的升溫,生活要有滋有味,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今日兩個小分隊的行程各告一段落。隨著自動化創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研泥村粗糧加工廠的生產技術也逐漸朝向自動化技術發展。實踐小分隊成員依據當地特色,為鄉村振興做足“特”色文章,加大“投”入力度,彰顯“文”創魅力,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中展現新擔當、體現新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做鄉村振興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四十年篳路藍縷,七十年長歌未央,生逢盛世,一片祥和,更應不忘國恥,牢記使命。志愿小分隊成員將燃少年熱血,立“上青天攬明月”之志,不負先烈,揚“志愿”之帆。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