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系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支撐服務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通過3至5年努力,中小學生科學素質明顯提升,科學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業內專家認為,在當前國際格局重塑背景之下,在我國推進人工智能以及高精尖產業的進程中,人才培養成為關鍵的解決之道,因此素質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需要社會多元力量的進一步推動。
那么,這場科學教育的“加法”要怎么做,才能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從而進一步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需要?
對于教育企業來說,目前To B和To G是能夠推動助力科學人才培養的兩個方向,其中涉及政府購買科技類校外培訓、開發科學教育資源、聯合搭建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科學教育基地等形式。
據悉,當下新東方智慧教育事業部面向學校、科技館等提供科學教育服務,包括航天科技教育交互體驗系統、開源鴻蒙科技教育解決方案、科學探索教育解決方案等產品。目前部分產品已進入中小學的科學課、信息技術課、通用技術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
為充分貼合青少年信息科技四大核心素養標準,新東方智慧教育全力推動“教育+科技”的創新融合,推出了“青少年科學素養系列課程”、“人工智能系列課程”和“航天創新人才培養課程”,此類課程在課程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均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學校科創教育的整體水平專業定制。
比如,科學探索實驗套裝及課程緊扣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工程為基礎,將科技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實踐能力;“未來智慧城市”沙盤則通過模擬搭建智慧城市生活場景,將開源鴻蒙廣泛應用在智慧農業、智能家居、智能工廠、智慧園區等不同板塊,讓城市未來躍然于沙盤之上,把創新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生活體驗中,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火箭設計套裝及課程以探空火箭制作和發射為主線,介紹火箭基本概念、火箭飛行原理、火箭設計、發射與測控等內容,同時結合探空火箭箭體制作、火箭載荷創意設計、火箭調試、火箭發射與遙測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火箭設計到發射全過程,并利用搭載在火箭上的載荷收集發射過程中的參數信息等。課程將實踐與知識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嚴謹的態度、團隊合作的意識,激發探究欲望,提高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技東方,慧創未來。堅持“教育+科技”核心思路的新東方智慧教育,將依托自身資源優勢,以數字賦能教育,用科技引領未來,持續發力智慧教育研發創新,憑借扎實有效的產品方案和強大專業的服務體系,為推動各地教育發展變革提供數智化服務支撐。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