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劉子默
美術評論人、畫家、北京信用學會藝術品信用專委會副秘長
需要建構合理的征信體系
近年來,資本對藝術市場的過度開發,致使國內藝術產業在爆炸式增長之余,逐漸出現一系列問題。大數據時代之下,精確量化的價格指數成為判斷藝術價值的標桿,市場熱度成為衡量創作的重要標準,相比之下,對藝術品真正的藝術價值的專業性判斷顯得不足,當下藝術批評的最大問題是失信和失語,亦即批評缺乏公信力。如何規范市場運營、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誠信也變得至關重要。藝術品市場需要構建合理的征信體系,這也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批評要參與藝術市場
當前,國內不少專家或相關機構都在直接研究或間接參與探索藝術品市場征信體系的建構,但現實卻是征信體系建設舉步維艱,還需一步步的進行。讓藝術批評介入到藝術品市場的建設中,是促進藝術品市場合理發展的有效路徑之一,也會為藝術征信體系的建構打下良好基石。
首先,批評家對美術作品客觀而公正的批評,使上乘的作品得到贊譽,低劣之作受到批判,這樣才更利于引導消費者購買、收藏佳作,使藝術品市場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向。
其次,批評家進入藝術市場,可以通過批評使消費者提高藝術鑒賞力,為健康成熟的藝術品市場提供學術支撐。
再次,批評家作為站在藝術前沿的專業者,對抨擊贗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藝術批評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引導著消費,也有推動藝術創作的作用,批評家是社會輿論的制造者,批評的導向往往引起讀者和社會的巨大反響。
當前的藝術批評可以把對藝術的純粹精神性的探討擴展到藝術市場的“情境性”中。批評要進入市場,而不能僅僅站在市場外評論市場,在如何提高批評質量和水準的同時,研究市場和消費者,研究批評效果和反饋。在藝術與經濟的內在聯系中尋找發展規律,為藝術的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進而建立起良性的藝術批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