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應試教育,日本人比我們強在哪里?
也許有人會說,日本的教育在應試方面不是也很瘋狂嗎?這種瘋狂并沒有影響他們發達起來呀?所以,也許瘋狂應試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我們達到強國目標之必經過程,就像婦人生孩子時必經的痛苦過程一樣,并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不錯,就在幾十年前,日本的教育也曾陷入與我們目前類似的境地,因為片面應試而導致了學生的創造力低下以及其它一些嚴重的教育問題。但顯而易見的是,日本的應試教育再瘋狂,也不像我們這樣瘋狂得曠日持久,實際上,他們很快便能發現問題所在,并及時著手施行改造。因為日本人是一個善于自我反省的民族,而不像我們那樣時常毫無根據地夜郎自大、玩固不化。這一點從近代歷史上他們對待用堅船利炮打開他們國門的洋人的心態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況且,從另一方面來說,日本的應試教育再瘋狂,其程度也肯定比不上我們的應試教育更瘋狂,如若不然的話,一向被我們蔑稱為矮寇的日本人,目前他們年輕人的平均身高怎么會超過我們?他們中學生的體能、獨立性和創造性怎么會比我們更好?
事實上,早在我們之前許多年,日本人就已充分認識到片面應試的巨大危害,并開始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而且他們是說干就干的民族,從不喜歡說空話。因而,他們很快便能夠在發展創造力方面有所進展。在今天,盡管說他們的教育仍沒能徹底革除應試的弊端,但在總體上早已今非昔比了,創造教育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他們的教育之中,并進而成為他們整個民族之共識。就在現今我們在為傳統節日申遺問題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日本人則早已過了許多個“4.18發明節”了。就在我們對高考以及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題型分值比例而大傷腦筋的時候,日本人則已舉辦過無數次發明創造比賽了。我想,完全用不著羅列什么數據,僅此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要知道,目前的日本已經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普及創造力開發工作搞得最好的國家之一。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只有不可理喻的人才會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當今天的日本人舉國上下以發明創造為榮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我們大都在忙著趕考呢,我們早已成了考試的奴隸,哪里還有功夫去想什么發明創造的事情呢?因為,現有的社會體制和教育體制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考試就是我們的命根子,而考試的機會并不是人人都有的,更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所以,你要想活命,就必須什么時候都牢牢地抓住它不放,那怕做夢的時候都不能沒有它,否則一旦在考試中敗下陣來,那別說什么功名利祿,恐怕就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了。在這樣一種大環境里,自然沒幾個人有心思去質疑所學的知識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更沒有幾個人敢于蔑視、甚至放棄寶貴的考試機會。因為適者生存的法則決定了你必須順應潮流、認同現實,否則就將被無情地淘汰。而你要想考試過關,要想求得一點點生存的機會,謀得一點點發展的好處,那你就必須無條件地皈依考試的主旨,滿足它所要求的一切,不要說讓你割舍自已的興趣愛好,背離自已原本純正的理想和追求,放棄自已獨到的思想和創造力,就是讓你去指鹿為馬,把黑的說成白的,把圓的說成方的,你也得言聽計從,照干不誤。既有這樣一種不折不扣地專事扼殺人的創造力的現實和教育,則我們的國民創造力長期處于低下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總體發展長期處于遲緩的狀態,自然不足為奇。
如此一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地理上彼此接近,文化上也有所傳承,又同為黑頭發、黃皮膚的人種,日本的本國學者已經有那么多位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我們中國卻連一個還沒;日本人每年獲得的專利數量能驚人地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我們中國卻還差得很遠很遠;日本的中松義郎已成為當今世界新的發明大王,其專利數量有近乎愛迪生的兩倍之多,而我們中國獲得專利最多的人怕是能到人家的零頭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更不要說,今日之大多數國人恐怕就連中松義郎這個名字都還沒聽說過呢!
我這樣說,也許會多少刺激了某些國人的神經,但事實如此,我們總不能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吧。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作為堂堂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后人,我們要真是淪落到連這一點氣量和出息都沒有,那還能干成什么大事?那豈不更要為天下人所恥笑么?我想,無論是誰,即便是我們的仇人,只要他有比我們強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好好向人家學習,唯有具備如此博大之胸懷,我們的民族才能真正有復興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