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作業幫一課平臺的組織下,多組家庭以親子游的形式走近故宮觀看了《清明上河圖3.0》的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栩栩如生的傳世名畫,身臨其境的觀展感受讓現場的家長與學生們連連驚嘆。活動結束后,作業幫一課發揮教育公益化屬性,為不能到現場的孩子們開設了展演相關的公益0元課程——《<清明上河圖3.0>,畫里畫外的故事》,深入講解展演的文化底蘊與科技魅力,用互聯網技術普惠人文科普教育,讓全國的學生都能在直播課平臺上,了解《清明上河圖》的背后的歷史文化。
據悉,《<清明上河圖3.0>,畫里畫外的故事》的課程中,采用了VCR+直播講解的雙模式,在鳳凰藝術老師肖戈和作業幫一課老師的默契配合下,畫影與講解的結合,讓許多北宋的歷史知識被循序漸進的送到用戶們的面前。從巨幕長圖到全息影像的“孫羊店”再到4D球面游船影片,課程中用戶們仿佛被拉到故宮展演廳前,一邊享受著高科技手段下帶來的絕美藝術體驗,一邊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北宋汴京繁華背后的經濟、政治以及人文社會,讓不能到現場的孩子們也能夠擁有完整的“觀影”感受。
作業幫一課的公益0元課一經上線就引起大量用戶的報名關注,《清明上河圖》中的文化信息就以這樣的形式被傳遞到了更遠的地方。作業幫一課方面表示:“每個孩子都公平的享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權利和義務。清明上河圖作為中國傳世名畫之一,背后有太多歷史意義和人文內涵,我們希望能夠充分的發揮平臺優勢,將這些國學文化中的精華不分地域不分年齡的傳播出去,讓更多孩子了解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加民族認同感的同時,開闊眼界,培養審美思辨的大局觀。”
在教育資源于一二線城市的比較集中今天,網絡已經逐漸成為學校日益依賴的教學工具,對于無法享受到優質城市資源的孩子而言,互聯網也是獲取能量和信息的重要窗口。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習需求日益旺盛的情況下,在線教育機構都應該在發揮其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下,堅守教育公益屬性,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到更廣闊的地區,為推動中國的教育普惠做出貢獻。
原文出處 : 中國財經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