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年,在國內過完暑假,回到英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我的大學坐落在英格蘭北部小城普雷斯頓市,下飛機后還需轉乘火車才能到達。在離開倫敦希斯羅機場來到火車站時,發現買票的窗口前已排起長隊。我拖著行李來到隊尾,不一會兒,一位英國女士排在了我的身后。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可隊伍前進的速度依舊緩慢。我等得有些著急,開始不由自主地向四周環顧。這時,一句發音不標準的中文“你好”傳入我的耳中。順著發聲把頭轉向后方,只見身后的英國女士正一邊好奇地打量我,一邊繼續嘗試著用漢語問:“你是中國人嗎?”我笑著向她點了點頭。
實際上,眼前的這個場景我早已熟悉。留學期間,我不止一次在街頭遇到不相識的英國人,他們用簡短的中文和我打招呼。但在剛下飛機不久就遇到英國人對我說中文,還是令人倍感溫暖。
開始時,我以為這位英國女士只是想與我閑聊。但當她用英語告訴我,她其實算是半個中國人的時候,我有些出乎意料。我仔細地端詳這位英國女士才發現,雖然她有一張典型的洋人面孔,但神態卻像極了中國人。這位女士大約40多歲的年齡,戴眼鏡。她身上顯現出的中國氣息使她看起來像是一位在學校教書的老師。這位女士停頓了片刻后告訴我,她的父親是中國人。遺憾的是,由于她的中文水平有限,所以盡管一直向往著中國,卻從未去過。只見這位女士從手提包里掏出一個筆記本并翻到空白頁,用筆在本上寫下了“黃七女”3個漢字。盡管字跡不很工整,但能看出一筆一劃都十分用心。她向我解釋說,這是她的中文名字。由于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又是家中的女兒,所以父親給她起了“黃七女”這個特殊的中文名字。說到這里,這位女士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我將她的中文姓名念了一遍后,她又模仿著我的發音重復了一遍。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這位女士得知我馬上要去往普雷斯頓,她連忙提醒我應該去其他窗口買票。原來,也許是時差的影響,頭腦有些糊涂的我竟然排到了預定車票窗口的隊伍里。我買好票又回到預訂車票的隊伍前,準備向這位女士道別。當我稱她為“黃女士”時,她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可能她對這個稱謂還不熟悉。但我相信,從今天起這位女士會十分希望人們稱呼她為“黃女士”。
與黃女士的短暫接觸使我聯想到我的一位英國大學同學。那是我第一次走進英國大學課堂,對周圍的一切都十分陌生和不適應,也不知道該如何融入異國學生中,孤獨感油然而生。作為班里唯一的一名外國學生,這更使我感到茫然。然而有一天,上課前我突然發現教室里有一個女孩長得酷似中國人。與此同時,她也關注到了我。
下課后,我與這個女孩不約而同地走到一起。經過相互介紹,我得知她叫卡洛琳,家在北愛爾蘭,母親是英國人,父親來自中國廣東省。雖然她講話時帶有濃濃的愛爾蘭口音,甚至有時我得請她多重復幾次才能聽懂她的話,但她身上的中國氣息頓時拉近了我們彼此間的距離。特別是當卡洛琳戴上墨鏡的時候,儼然就是一個中國女孩。從那以后,每次上課,卡洛琳都特意坐在我旁邊。當我不明白老師講的內容時,她會為我解答并指導我做重點記錄。在完成團隊作業時,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卡洛琳小組的成員,她也盡可能多地給我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以此來獲得好成績。卡洛琳的出現讓我不再覺得孤單,她也是我留學路上一個不可或缺的向導。有了卡洛琳的熱心幫助,我逐漸適應了英國大學的學習。我也通過卡洛琳慢慢地走進了英國學生群體,擁有了很多的朋友。卡洛琳是我那段留學生活中最親密的伙伴。記得在一次聊天中,我和卡洛琳都驚訝地發現,我們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冥冥之中更讓我覺得這個混血女孩和我有著難解的緣分。
在火車站遇到的黃女士和我的大學同學卡洛琳,她們都是擁有華人血脈的“混血兒”。她們生在歐洲,但始終對于中國懷有一份特殊感情。所以,每當她們與中國人相遇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萌生出親近之情。從中,我也深深地感觸到了她們內心深處的那份中國情結和父母輩心中那永遠割舍不去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