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全國地方院校校長論壇上的講話
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 王李金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志們:
五月是山西最美好的季節。我們非常高興在這最美好的季節里,迎來全國各地方院校最尊貴的會議代表。各位代表從祖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匯聚山西大同古城,匯聚在新組建的山西大同大學,共同參加首屆全國地方院校校長論壇,這是全國教師教育工作的一件盛事,更是我們山西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會議期間,各位代表將圍繞大家所普遍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我相信通過這次論壇的舉辦,一定會對我們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搞好科學定位,促進我們教師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此,我受李東福廳長的委托,代表山西省教育廳,對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對教育部師范司和全國教師教育協會長期以來給予我們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各位代表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我知道各位代表多數是首次來到山西,也有一些代表是多年未到過山西,借此機會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山西省的情況。
山西地處太行山之西,所以得名叫山西,得名很簡單。但是歷史上,山西這塊土地曾經是古代晉國的基業所在,所以簡稱叫晉。又由于戰國時期發生過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三家分晉”,所以山西又有個稱呼叫三晉。我在參加一次全國會議的時候,會上有人講,三晉就是晉南、晉北、晉中,我想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山西的國土面積15萬平方公里,現在有3300多萬人口,設有11個區、市,119個縣。山西地處我國的中部,總體來講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但是在全國的大格局當中,應該說具有鮮明的特色。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用三句話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句話,山西是我們國家礦產資源的聚寶盆,這個大家都知道。山西以煤著稱,號稱我們國家的煤都。山西的礦產資源豐富,目前據探明的礦產資源就有上百種。當然在全國領先的是煤炭,另外還有鋁土呀、金屬鎂呀等等,也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在長期計劃經濟格局下,山西省形成以煤炭產業為支柱的這樣一套產業體系,主要發展煤炭、焦炭、電力、冶金,應該說幾十年來對山西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我國整個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我們的重要貢獻。大家都知道,煤炭是工業的糧食,正是由于我們山西煤炭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支撐了全國各地的工業化發展。但是由于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發展,實際上也給山西帶來了許多后遺癥,帶來沉痛的發展代價。用科學發展觀的這個角度來衡量山西經濟的話,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所以,我們新的山西省委省政府,針對山西省長期發展中暴露的比較大的問題,正在積極的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寄希望于我們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不斷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當前,集中關注治理環境、節能降耗、科技創新的問題。長期的挖煤,給我們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水土流失等問題太嚴重了。專家有個估算,說我們挖一噸煤要失三方水。山西現在煤炭產量保守估算每年是七億噸。如果按這個數字來測算的話,每年失水是21億方。山西本身是個缺水的地方,長期這樣發展下去,確實很難實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山西省提出,要根據中央的要求,建設新型的能源和工業基地。要實現這樣一個建設目標,確實任重道遠。對我們地方院校來說,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知識貢獻方面應該說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想,如何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搞好我們高校的改革發展,做好服務,大概也應該是這次會議研討的一個主題。
第二句話就是,山西是中華文化的博物館。據考古發現,山西這塊土地上,早在180萬年之前,就有早期人類來過。進入文明社會以后,中華文明始祖里頭聞名的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經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建功立業。根據歷史記載,唐堯都平城(今臨汾市),虞舜都蒲城(今永濟市),夏禹都安邑(今運城),都在我們山西的南部這一帶。他們為我們中華民族創始,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后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在山西這塊土地上,上演過一系列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也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物。最值得我們慶幸的是,給我們山西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一個統計,我們山西遼金以前的地上文物,占到全國總數的72%。國家公布的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國保單位,山西占了271處,穩居各省區第一。這幾年,山西積極依托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發展旅游事業,形成了成龍配套的旅游文化體系。在我們山西北方這一帶,就有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圣地五臺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區;在我們晉中一帶,則形成了以明清大院為代表的晉商民俗文化區;晉南主要就是堯廟、洪桐大槐樹啊,包括壺口瀑布等等,形成黃河根祖文化區。另外,這幾年還發展起了晉東南一帶的紅色旅游。因為八年抗戰,八路軍總部就設在我們的晉東南武鄉縣那一帶。另外晉東南這一帶這幾年開發的以太行山大峽谷為代表的自然風光旅游區,也非常令人神往。希望各位代表在很好地完成論壇會議任務的同時,能夠安排時間到山西有關的地方多走走看看,多領略一下山西風光,感受一下我們厚重的文化積淀,加深對我們山西的了解。
第三句給話,就是我們山西也是我們國家近代大學教育的先行者。為什么這樣說呢?盡管我們目前山西高等教育在全國來講總體位次不是靠前,但在歷史上山西應該說曾經有過高等教育的輝煌時期。早在清末1902年,山西就創建了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堂跟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和北洋大學堂三所大學,作為當時我們國家僅有的三座官辦大學堂,應該說在上個世紀最初二三十年的時間里,為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創立,做出過開創性的貢獻。據我查閱一些歷史資料了解,從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國時期,中國真正自主培養出自己的本科(當時叫專門科)畢業生的,只有山西大學堂和北洋大學學堂,應該說這種貢獻是奠基性的。但是后來,尤其是解放以后,由于院系調整、教育體制改革,山西大學在當時院校調整時被肢解了,同時也失去了國立的地位。從此以后,我們省基本上就靠地方的力量積極發展起了高等教育。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說也初步建成了體系比較完善、保障比較有力的高等教育體系。現在,我們全省有普通高等學校60所,其中本科高校17所,具有博士授權資格的有8所。在17所本科學校里頭,以師范教育為主或者以師范教育為基礎的學校是7所。現在全省高校在校生達到了44.6萬,毛入學率達到了23%。按國家公認的慣例來講,我們省高等教育也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這幾年,全省的高等教育不僅在規模上迅速擴張,而且辦學水平也得到了穩步提高。我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兩院院士等等,一些標志性建設成果,也就是在這幾年伴隨著事業的快速發展而實現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先后有10所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的水平評估,在給出結論的9所學校當中,6所優秀,2所良好,1所合格。總體上看,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了基本保障,應該說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從縱向看的情況。如果我們跟周邊省市橫向一比,尤其是與諸位代表所在的院校相比,就會看出我們在工作當中確實存在的許許多多的困難、問題和不足。我希望這次會議,各位代表能夠把你們各個學校好的經驗,好的做法能夠帶到會上;也希望我們省高校參會的代表,能夠通過這次會議很好地學習兄弟院校的各種經驗和長處,來推進我們事業的發展。
總之,我希望通過這次論壇的舉辦,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們地方院校之間的友誼和合作,為我們未來事業更好地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最后,預祝我們這次會議圓滿成功!也希望各位代表在山西期間過得充實,過得快樂!
謝謝大家!